2022台灣光環境獎於雲門劇場揭曉評審團特別獎頒給台灣首例通過光害管制的"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
新網記者王伊文新北特稿
2022/11/25 下午 07:56:57 / 文化藝術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台灣光環境獎,今日揭曉第5屆得主,由「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波光市集」與「台南竹溪月見橋」獲得殊榮。另外評審團特別獎頒給台灣首例通過光害管制的「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肯定馬祖對光害管制及生態保護之決心。
|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姚政仲認為讓光環境落實在民眾生活中,不僅提升城市的文化與氣質,也從根本改造市民生活的方式。(王伊文攝影) |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表示,很驚艷發現從北到南每個城市都致力推動光環境,公部門與企業努力改造建築、街道、廣場、公園,展現獨自特色的面貌。讓光環境落實在民眾生活中,不僅提升城市的文化與氣質,也從根本改造市民生活的方式。除此之外,姚政仲也分享幾件屬於民眾生活運用的小品,他期待設計師未來也能將這些讓生活更美好的光環境作品參賽。
|
評審委員薛琴(中)與獲得特別獎「連江縣光害自治條例」的馬祖風景區管理處及台灣暗空協會合影。(王伊文攝影) |
評審團主席周鍊在國外以錄影致詞表示,台灣光環境獎創辦至今5年來,可見城市及社區夜間光環境的計畫與案例,正逐年快速成長及成熟;尤其見到公部門之參與大幅提高,與民眾生活最接近的室內作品其光環境品質也有所提升,參賽作品類型幅度更廣,且愈加重視文化內涵。反應出光與生活有著正面的互動,以及更緊密的關係。
|
台南竹溪月見橋。(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
新月造型的「台南竹溪月見橋」,以木構造的曲橋搭配幽微低調的燈光設計,評審團認為這件作品的燈光呈現木構造空間桁架的結構美感,並融合周邊景觀的環境特色,猶如新月,而且提供河邊兩岸的居民便利的往來。
|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
位於桃園平鎮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是一座紀念乙未戰爭、族群團結抗日的地景公園,主體建築以圓形轉化成「乙未之環」及清水模進行設計,照明以象徵客家藍染的錠藍色之光,評審團表示,建築有如一首簡單清楚的詩,光的處理手法成熟且帶有韻味,是一座優美且帶有故事性的紀念公園。
|
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
新竹南寮海邊「波光市集」,波浪造型外觀,大型頂棚及擋風牆體對於濱海的氣候,有著抵禦夏季酷熱和冬季東北季風的功能;燈光精巧地與建築物搭配,勾勒出牆體拱型輪廓。評審團表示,燈光設計融合攤商的照明需求,與建築物做細膩精準的搭配,整體環境充滿活力,人與光影的流動充滿了生命力。
|
評審委員李乾朗與獲獎「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餐語的3家設計公司成員合照。(王伊文攝影) |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是台灣光環境獎首次出現城市類型的得獎作品,作品涵蓋多處公共空間、綠地及歷史建物,包括新竹州廳、消防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影像博物館、護城河、新竹公園入口、菸酒公賣局、孔廟等9個地點。評審團認為,作品涵蓋多處公共空間、綠地及歷史建物以及現有街道市貌,以永久性的燈光設置,創造與民眾長久生活的光環境,肯定其跨局處單位的溝通整合工作,為光環境營造帶來更全面的視野。
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是今年6月正式公告的「連江縣光害自治條例」,是台灣第一個通過光害自治條例的地方政府,後續將依條例內容劃設「光敏感區域」,針對區域內的輝度、照度、大型光源加以管制,以保護自然環境與物種棲地。評審團認為,連江縣是台灣立法管制光污染的首例,對於官民共識,共同為實現沒有光害的環境,其努力值得鼓勵,希望此舉為台灣各地方政府帶來示範意義。位於馬祖北竿鄉的大坵島因為低光害的野外環境,被馬祖相關政府部門視為推動「暗空島嶼」的目標場域。暗空島嶼是一個結合減光環保、生態保育、天文觀星、暗空旅遊等多重意義的規劃,一個具有反省性與前瞻性的治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