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永續為動能與茶文化前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 "+++TEA SPACE循環茶事"展現台灣軟硬實力
新網記者王伊文台北特稿
2023/5/5 下午 06:47:49 / 生活百科
台灣今年以「+++TEA SPACE循環茶事」前進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將以茶文化與茶空間為媒介,在威尼斯打造兼具傳統與創新的1:1台灣茶空間,以循環設計思維為基本,加入台灣再回收、再生等循環材料研發上的技術高度,打造出最具台灣味、最能代表台灣人與茶生活的空間未來性或想像。
|
王時思表示我們從種茶、製茶、烘茶而製成各種茶品,培養出全民飲茶品茶的特殊文化(王伊文攝影) |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茶在台灣是強勢的文化,因為我們從種茶、製茶、烘茶而製成各種茶品,培養出全民飲茶品茶的特殊文化,它不僅是產業、農業、商業、外交,它更是台灣人的生活寫照,所以文化部非常支持代表台灣的文化作品前進威尼斯,這次「+++TEA SPACE循環茶事」除了茶,還內含了循環經濟、節能減碳的議題,從土裡來再回到土裡去,對環境的友善,與自然共處。「+++TEA SPACE循環茶事」讓全世界見到台灣如何在自己土地上發展出美麗的文化。
|
客委會製作推出的「茶經」的影片,也會在這次的展覽裡出現。(王伊文攝影) |
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指出,在客家族群的主要分布區域裡,茶是最重要的產物,除了原來台三線的主產區外,這幾年也在台東推展出紅烏龍極具特色的茶品。客委會製作推出的「茶經」的影片,也會在這次的展覽裡出現,很高興世界可以看到台灣的茶文化,也看到客家族群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邱立文表示森林可以提供地球有形無形的循環,木頭是對環境最友善的材料。(王伊文攝影) |
林務局主任秘書邱立文表示,「+++TEA SPACE循環茶事」在設計概念中有Tree樹的元素,森林可以提供地球有形無形的循環,木頭是對環境最友善的材料。這次的茶空間採取台灣的柳杉,讓世界看見台灣茶與木材樹木之美,傳達永續環保的概念。
|
吳思瑤表示這次設計除了建築本體外還特別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茶文化,是軟實力的展現。(王伊文攝影) |
立法委員吳思瑤說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的主展「台灣改裝」主要是由策展人曾瑋建築師與東海大學的團隊號召實踐、中原、淡江、逢甲5個大學在國美館的支持下構建出來的,這次主展的台灣館與民間參與的平行展在主題上是有呼應的,同樣都在呈現台灣土地豐富的面貌。這次平行展「+++TEA SPACE循環茶事」是以有形與無形共築,除了建築本體外還特別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茶文化,是軟實力的展現。台灣的茶文化與設計的力量,把茶所代表台灣人的溫暖、台灣友善環境木建築及循環利用的概念一起帶到威尼斯。
|
嘉義市長黃敏惠說明嘉義擁有6千座木構建築密度居全國之冠。(王伊文攝影) |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為展現嘉義市的城市性格與文化底蘊,2021年嘉義市主辦台灣設計展,主題為「家意.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嘉義地區有兩座森林,一座是阿里山森林,另一座則是素有「木材之都」美譽的嘉義市保有超過6000棟木造建築,今年以都市更新面向,推動木造建築的整建與維護,結合公私部門一起推行減碳的永續城市。
|
方新樵以人、茶、生態環境打造茶空間,體會一杯一世界的循環道理。(王伊文攝影) |
建築師也是此展策展人方新樵介紹,「+++TEA SPACE循環茶事」中的TEA代表Tree - Eco Friendly – Architecture。台灣森林覆蓋率達60.7%,這次所採用的柳杉有優雅的紋理且通過ESC認證,同時協同台灣優秀的循環材料廠商,不僅使用回收再製、也加入循環服務,讓展場展現出循環經濟的永續經濟模式,打破過去工業化線性思維。其中農委會茶業改良場贊助的廢茶粉混合回收塑料製成的環塑木地板,茶家具則是由藝術家魏榮明、江坤起廢棄木材巧手製成。在空間組合上,打破既有的界線,以人、茶、生態環境打造茶空間,體會一杯一世界的循環道理。更運用六感來引導參觀者透過茶來體驗生活與自然。希望把台灣的技術與材料開發實力,以及在地風土茶文化帶上國際平台,讓國際看見台灣軟硬兼具的設計力。
|
台灣百岳山脈地景發想的屋頂、搭配國產材打造的林柱,勾勒台灣山景起伏,彷彿置身樹林間的茶席。(文化部提供)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TEA SPACE循環茶事」將自5月20日至11月26日在義大利威尼斯Park Giardini Marinaresia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