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超過2週或持續3個月有晨僵背痛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上身
新網記者陳昱吟台北特稿
2023/8/23 下午 08:49:16 / 醫療保健
39歲男高中時打籃球突覺腳軟,原以為是受傷,後來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是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青壯年男性,若關節持續疼痛超過2週要注意。
|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蔡長祐表示,5大症狀因發炎性細胞主要在晚上分泌,經一整夜醞釀,導致病友晨僵與疼痛特別明顯。(陳昱吟攝影) |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長祐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好發於45歲以下青壯年,男女比例3:1,主要影響脊椎關節,長期發炎容易造成脊椎沾黏與融合,導致活動度變差。病友具有HLA-B27基因且有家族病史發病機率更高。
蔡長祐說明,僵直性脊椎炎常見5大症狀:1.腰部晨間僵硬大約30分鐘2.背痛會在活動後減緩3.交替性臀部疼痛4.曾經在半夜背痛痛醒5.(非)對稱性下肢疼痛。蔡長祐教授解釋,因發炎性細胞主要在晚上分泌,經一整夜醞釀,導致病友晨僵與疼痛特別明顯。特別要注意是,初期常誤認運動傷害,以年輕男性為主,呼籲關節疼痛超過2週或持續3個月以上有晨僵、背痛,應盡快到過敏風濕免疫科檢查治療。
|
臺北榮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周昌德表示,常見僵直性脊椎炎常見共病有虹彩炎、乾癬、發炎性腸道、骨鬆、心血管疾病、過敏等較一般人更高。(陳昱吟攝影) |
臺北榮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教授周昌德指出,延誤治療或長期控制不佳,易造成疼痛與脊椎僵硬,並導致脊椎沾黏,影響身體姿勢、睡眠與生活品質。常見僵直性脊椎炎常見共病有虹彩炎、乾癬、發炎性腸道、骨鬆、心血管疾病、過敏等較一般人更高。
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強大,分泌了許多抗體,其中包括了類風濕性因子,它會攻擊身體的免疫球蛋白IgG形成免疫複合體,而引起發炎。疾病初始會出現局部的關節僵硬疼痛,慢慢的侵犯全身關節,導致關節腫脹、變形、甚至損壞,漸漸失去功能而導致殘廢。除了關節外,皮膚、眼睛、血管、神經、肌肉等組織同受侵襲,是全身性的疾病。因此,有病患稱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會死的癌症」。
|
僵直性脊椎關懷協會理事長李政哲表示,多元的治療選擇,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持續治療追蹤,有機會「早回人生不忍痛」。(陳昱吟攝影) |
因HLA-B27基因的遺傳性,加上感染或受傷等激發因子,導致免疫系統攻擊脊椎及其週圍的韌帶、神經、肌肉等組織,使脊椎鈣化失去彈性,以早晨起床後的背痛、脊椎僵硬為表現,經過一天活動後疼痛會有所減緩,一般來說,休息時的疼痛會比活動時來得輕微。除了脊椎外,有時疼痛也會蔓延到腿部、膝蓋、髖關節或胸骨間,嚴重時包括眼睛、心臟或肺臟組織也會受到侵襲。
|
專利工程師小諺透過《BASDAI量表了解僵直性脊椎炎病情嚴重度》分享症狀減緩。(陳昱吟攝影) |
一種虹膜組織(瞳孔)及睫狀體發炎的疾病,它位於眼球的前部,因此也叫做前葡萄膜炎。虹彩炎發病主要是自體免疫系統的問題,慢性虹彩炎發作之症狀常不明顯甚至沒有症狀,若發生於小孩常是因為年輕型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由於通常較晚才發現常有青光眼或白內障等併發症,因此視力預後較差。有年輕型風濕性關節炎的小孩,必須要三至六個月到眼科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至於大人的慢性虹彩炎則大部分原因不明,其中經常反覆發作且合併眼壓升高不易控制的病人約20~50%可能與巨細胞病毒的感染有關,這類的病人可能需要抽取眼內房水作進一步的病毒檢驗。
周昌德表示,目前雖無法根治,健保已給付多種藥物(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生物製劑與今年四月健保首度給付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幫助病友止痛降發炎,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功能,是預防併發症發生三大目標。周昌德教授強調,藥物治療很重要,不抽煙,運動習慣養成(如游泳、有氧運動等)有助病情控制。
|
病友軟體工程師阿鴻在得知健保新增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等選擇下,主動與醫師討論,期待更便利有效治療早擺脫忍痛生活。(陳昱吟攝影) |
僵直性脊椎關懷協會理事長李政哲表示,多元的治療選擇,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持續治療追蹤,有機會「早回人生不忍痛!」
病友軟體工程師阿鴻在五專體育課折返跑時,出現單側膝蓋腫脹,走路疼痛的現象,身為護理師媽媽見其不見好轉幫他改掛骨科,排除運動傷害再轉診至過敏風濕免疫科確診僵直性脊椎炎,至今與疼痛奮戰20年。發病前10年常未按時服用消炎止痛藥導致病況加劇,出現駝背,同時也剝奪運動樂趣,YouTube影片做復健操,僵硬跟疼痛並沒明顯舒緩效果。在第二個10年決定積極配合醫囑治療,如傳統生物製藥治療,需請護理師協助忍受皮肉之痛的打針,相當不方便;在得知健保新增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等選擇下,主動與醫師討論,期待更便利有效治療早擺脫忍痛生活。
|
僵直性脊椎炎是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青壯年男性,若關節持續疼痛超過2週要注意。(陳昱吟攝影) |
另一位專利工程師小諺與雙胞胎哥哥同是僵直性脊椎患者,剛開始是打藍球導致筋骨拉傷,在發病後10年沒好好治療,直到中醫已不敢幫他推拿建議他掛風濕免疫科。接受治療至今約10年期間用過消炎止痛藥、免疫抑制劑與至少3種生物製藥治療,但發炎情況時好時壞,因而不太敢去運動,直到2個多月前以健保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少了打針皮肉痛,減少請假回診次數,最明顯是疼痛與發炎症狀減輕了(透過BASDAI量表了解僵直性脊椎炎病情嚴重度),喜愛運動的他,現在運動後約休養一週就能恢復,比之前持續2週以上,他個人希望病情控制得宜,能重拾運動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