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台灣B肝治療再現重大突破 長庚醫院跨林口基隆院區證明"固定療程B肝治療"可大幅減少肝癌延長生命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23/9/14 下午 03:00:34 / 醫療保健

 林口長庚及基隆長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針對1,087位肝硬化病人進行長達10年的治療追蹤,結果證明固定療程組病人相對於長期服藥組病人,不但肝癌發生率減少50.3%,病毒的清除率更超過12.8倍,肝病死亡風險亦減少67%。這項成果可望繼續引領B肝治療邁入新里程碑,造福更多B肝病人。

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簡榮南說明台灣B肝治療再現重大突破始末。(歸鴻亭攝影)
 長庚醫院今(14)日發表這項全球矚目的固定療程B肝治療的研究成果,是目前樣本數最大、追蹤年代最久、最具說服力的研究,近日已獲肝臟學頂尖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接受並準備刊登。固定療程B肝治療最早是由在國際B肝研究領域有極崇高地位的中研院院士廖運範教授在2000年「亞太B型肝炎指引」提出,歐美肝病學會2016年起跟進,他是本研究的指導作者,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簡榮南、鄭文睿與副教授陳益程、基隆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林志郎。

 簡榮南表示,台灣自1986年率先全球於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至今成果斐然,青少年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帶原率由10-12%下降至0.8%,現況全台感染B肝的人數約為180萬,其中約有4成病人會引起反覆性肝炎發作,有可能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簡榮南表示,台灣自1986年率先全球於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至今成果斐然。(歸鴻亭攝影)
 健保自2003年起開始有條件給付B肝抗病毒藥物,不論是e抗原(HBeAg)陽性或陰性,肝功能(ALT)上升至正常值上限的兩倍以上(>72U/L)2次,中間相隔3個月,就可開始考慮服用抗病毒藥物。但若追蹤中發生黃疸指數(total bilirubin)>2 mg/dL,或凝血酶原時間超過正常值3秒以上,可及時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不需觀察3個月。截至目前為止,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成績可觀,國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死亡率,從2003年10大死因第6位,降至2022年第11位,死亡人數也從最高的每年5,621人降至4,107人,肝癌的死亡人數也由每年8,479人下降至7,781人,慢慢可看出B肝防治的成效。

 簡榮南指出,目前B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僅只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體(cccDNA)。反觀宿主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清除cccDNA的唯一利器。有趣的是,在健保規範之下的藥物固定療程治療後停藥,若是發生肝炎復發,剛好給宿主一個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

林口長庚肝病研究研究中心教授鄭文睿表示,停藥後6年內有21%的患者可持續維持肝功能正常及有效抑制病毒。(歸鴻亭攝影)
 但B肝肝炎發作為何需要觀察3個月,陳益程解釋,B肝屬去氧核醣核酸(DNA)病毒,本身並無直接致病性,發炎是肇因於宿主的免疫T細胞反覆性攻擊帶有B肝病毒的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的凋亡及纖維化的結果,屬於免疫疾病,所以當患者發生肝功能(ALT或GPT)上升,肝臟發炎同時也讓病毒減少,並不急著治療,臨床應觀察3個月來判斷宿主有無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這與愛滋病或C肝屬於病毒疾病,只要有病毒存在就必須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方向有所不同。

 目前健保對HBeAg陰性的患者,提供3年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治療中需驗3次B肝病毒(HBV DNA),每次間隔6個月,若均為陰性即可停藥。鄭文睿表示,我們在2018年的研究,同樣也發表在Hepatology顯示,停藥後6年內有21%的患者可持續維持肝功能正常及有效抑制病毒,每年有6.3%達到HBsAg消失,另有19%的患者發生病毒復發但肝功能正常,不需治療,每年也有2.4%達到HBsAg消失。反之,若發生肝功能上升及病毒復發的患者(約有22%),若選擇暫不治療,六年有19%的病人達到HBsAg消失,但患者(約有39%)若選擇繼續藥物治療,每年卻僅有0.2%的病人達到HBsAg消失,值得重視。

林口長庚及基隆長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固定療程B肝治療成果。(歸鴻亭攝影)
 林志郎認為,病人通常擔心的是停藥後一旦肝臟發炎,會發生肝臟代償不全甚或肝衰竭,因此不敢停藥,但其實風險不大,根據目前國內外的統合性文獻發表,其機率均小於1%,因而死亡的病例更少,後者更可經由規律且密集的追蹤和及時的治療來減少其發生,很清楚的比起長期治療,固定療程有優越的安全性及療效,不過仍有部分學者會因為考慮樣本數不夠大、追蹤年代不夠久,而有所保留。

 因此為了進一步證明固定療程的安全性及療效,以減少醫師及患者的憂心,林口長庚及基隆長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針對1,087位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B肝相關肝硬化病人進行長期追蹤研究,其中494位為固定療程組,593位為長期服藥組。在平均追蹤10年後結果顯示,固定療程組的肝癌發生率比長期服藥組低(15.7%比26.8%),肝病死亡風險亦減少67%,同時固定療程組的病毒清除率也高過長期服藥組12.8倍。

 53歲的肖先生是B肝帶原者,在48歲時因反覆肝炎發作而接受肝臟切片檢查發現有肝硬化,開始接受3年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病毒抑制效果佳,兩年半時間都穩定處在病毒完全偵測不出的狀態。表面抗原定量也從開始治療時1358 IU/mL降到726 IU/mL,在與醫師討論後進行停藥與密集追蹤,過程中雖曾一度血液中病毒上升超過2000 IU/mL,但肝功能僅輕微異常,持續臨床追蹤,表面抗原定量在停藥滿第二年時跌到100 IU/mL以下,在停藥第8年正式消失並隨後出現抗體。超音波也從原本肝硬化的表現在停藥第2年後逐漸有改善,第9年時已看不出有肝硬化的跡象,彈性纖維超音波也顯示輕度纖維化(第一級)。

自左至右為教授林志郎、副教授陳益程、教授簡榮南、院士廖運範與教授鄭文睿。(歸鴻亭攝影)
 廖運範院士表示,這項研究結果給了固定療程B肝治療重量級的證據,比起長期服用藥物,姑不論金錢的耗用,服藥的不便,光是可大幅減少肝癌,增加病毒清除及增加病人存活,就應相信,B肝固定療程的證據強烈顯示,此治療方式會給病人帶來最大的好處。院士也提醒所有B肝患者,應定期追蹤,生活作息宜正常,需服藥治療者,應遵從醫囑服藥,一旦停藥,更應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如此雖有B肝,仍可過著彩色人生。
頻道:養生健康 分類:醫療保健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23/9/14 下午 03:00:34
關鍵字:B肝,長庚醫院,肝臟,簡榮南,鄭文睿,陳益程,林志郎,廖運範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