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長安花"演出成功 有待世代交替推出新創作品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4/1/21 下午 07:55:55 / 文化藝術
在大陸強勢劇種京劇、崑曲,尤其本土歌仔戲夾縫中,要不是在高雄出生王海玲,從張岫雲學習豫劇,創立豫劇團70年,加上政府政策支持,這個源於對岸的河南梆子地方劇種是難以在臺灣深耕發芽且茁壯,連續兩天《長安花》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2024賀歲演出,均有極佳票房與口碑,值得祝賀。
|
豫劇《長安花》由兩大當家主演蕭揚玲與劉建華挑樑演出。(歸鴻亭攝影) |
對將傳統劇目新編推出,是近年各類劇種非常重要的主流做法,國光劇團傳統或經典劇目,都在王安祈手下賦予新的打磨讓新舊戲迷都能感受古典戲曲全新面貌,當代傳奇更由吳興國以獨角獸能耐引進西方名劇《《慾望城國》、《李爾在此》、《等待果陀》等賦予東方表演意義而名揚國際,豫劇《長安花》則由兩大當家主演蕭揚玲與劉建華挑樑演出白行簡原著唐代傳奇小說《李娃傳》,期盼重新詮釋唐代社會階級及門閥制度的愛情故事,在結尾把男主鄭元和父親原諒改過自新兒子,並且承認他和李娃婚事的團員大喜劇改成無法白頭偕老「成全、犧牲、奉獻」的悲劇結局,給觀眾空留遺憾的另一種感受。
前幾年國內許多現代劇團喜將英國莎士比亞名著改編,隨便舉例如莎妹劇團王嘉明《理查三世》、台南人劇團呂柏伸《第十二夜》、金枝演社王榮裕《歡喜就好》等不勝枚舉,說是重新詮釋但舊菜新炒其實也可以視為台灣近年缺乏真正的編劇人才,其實豫劇在台灣發展過程也曾改編義大利普契尼歌劇《杜蘭朵公主》與移植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為豫劇版,甚至王海玲還演過女《李爾王》,在這不算抄襲但缺乏絕對創新的劇場表演藝術氛圍下,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劇場《泥巴》、《木蘭》則是比較接近真正創新的劇目。
|
《長安花》謝幕場面。(歸鴻亭攝影) |
最近香港導演王家衛首次執導的大陸電視劇集《繁花》則是可以借鏡的表演藝術嶄新方向,雖然不是劇場但取材於現代作家創作,採用電影手法拍攝,將寶總與三位重要女主角的對手戲,超越小情小愛與近現代大環境結合,沒有取材任何歷史傳統題材來襯托或說模仿,台灣舞台劇似乎也可以跳脫只會拿無論東西方己成經典的名著來重新詮釋的作品,試著創作如綠光劇團、故事工廠有些完全創新題材的作品,應該會是未來台灣劇場可以發揮的方向。
從《長安花》演罷之後,豫劇團將面臨王海玲退居幕後,團長彭宏志接著退休的新舊世代交替階段,下一齣仍然源自傳統的明代馮夢龍短篇小說作品《劈棺驚夢》是否拿得出創新風格值得喜好豫劇觀眾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