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博館"25米鹽龍"送百年夕陽-白色雲嘉南行旅之四
新網記者邱榆蕙台南特稿
2011/12/28 下午 11:58:19 / 國民旅行
2002年,台南曬鹽產業正式宣佈停業後,當時的台南市政府為使傳統曬鹽文化得以保存,2005年1月30日成立台灣唯一一座以鹽產業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台灣鹽博物館」。
|
台灣鹽博物館志工莊耀輝介紹四川省自貢市鹽井。(歸鴻亭攝影) |
進入館內參訪,一旁的志工莊耀輝就熱心地為我們導覽,他介紹,鹽博館1樓「鹽田風光」是呈現鹽田的勞動景象,闡述民國50年代七股土盤鹽田鹽工勞動的工作身影。
2樓展示區「鹹鹹的台灣」,讓我們了解台灣338年來鹽業的歷史,還能發現鹽與科學的有趣知識。
另外,還有鹽業相關書籍,創辦鹽業數位典藏中心,播放鹽民們的故事。3樓展區,則是介紹世界各地的鹽,體驗世界文化遺址波蘭的鹽礦礦坑。
莊耀輝簡介完各樓層後,首先向我們詳細解說鹽田分為土盤與瓦盤,及它們各自的製作過程。接著帶我們到波蘭鹽礦區,他指出,1978年,波蘭‧維利其卡鹽礦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是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
|
鹽博館人事行政邱靜君教本網記者與模特兒製作DIY創意鹽。(歸鴻亭攝影) |
歐洲早期完全以戰俘充作採鹽礦工,他說,「他們的生活只比死刑要好些」,14世紀後,才有自由身份的人加入鹽的開採。而由於礦坑工作危險,尋求心靈慰藉對礦工極為重要,17世紀,礦工開始在工作場所雕鑿信仰空間。
他言簡意賅地的講述中國鹽史大事紀,從春秋時代的管仲在齊國實行歷史上第一個鹽的專賣制度,到黃巢之亂讓唐朝末年鹽法紊亂,私鹽盛行,進入五代時期則鹽法苛細,動輒處死。
1920年,四川商人歐陽顯榮發明了中國第一部機器汲鹵機,效率比傳統的牛車汲鹵提高許多。1976年在「批鄧」案的干擾下,13個省份發生搶購食鹽的情況。
另外,莊耀輝指出,1835年出現最早最深的鹽井燊海井,位於現今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地區,井深總計有101.42公尺,是世界上第一座深度超過1,000公尺的井。
介紹完鹽在中國的歷史,莊耀輝帶領我們跳到「鹽與科學」部份,他說,鹽不僅是調味品,也是工業之母。鹼氯工業用在鹽的使用上就佔了60%,它可用於製造氯化合物,進而製成塑膠產品。
|
上圖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張政源在全台灣最鹹的聖誕樹前接受訪問,下圖則是晚間亮燈之後的美麗景致。(歸鴻亭攝影) |
另外,製成苛性鈉可幫助製造金屬「鋁」,常用於建築或飛機結構上,苛性鈉也可製造丙烯氧化物,用於製造PU跑道材料。
鹽在道路融冰的使用上則佔上11%,美國1年都用上千萬噸的鹽作道路融雪。而人類食用的部份其實只佔19%,常使用於醃漬各式肉品、蔬菜和製造各式加工食品,如醬菜、蜜餞。
而以台灣鹽的消費為例,莊耀輝表示,工農業用鹽為最多,農工用鹽從民國66年開始即占83%以上。講到平均每人每年的鹽用量,他說,以台灣2千年為例,每人平均約用8公斤的鹽,同年美國人約用103公斤。
簡略了解鹽的歷史及使用後,台灣鹽博物館人事行政邱靜君帶我們製作DIY創意鹽,在鹽村小鋪挑選完玻璃罐子後,即可開始用吸管倒入自已喜歡各種顏色的粗鹽或細鹽,成為獨具個人風格的七彩鹽罐。她說,每到中午,就會有許多小朋友在此,玩的樂不可支。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張政源表示,台灣在早的鹽雕就在台南,為應景,除本月24日的白色宣鹽活動,設計全臺唯一以「鹽」製成的「白色聖誕樹」及聖誕裝置藝術展,他笑說,「這是全台灣最鹹的聖誕樹」。「白色聖誕樹」將放置至明年元宵為止。
另外,再度邀請雕刻家王松冠,運用臺鹽公司贊助30噸鹽,在北門鄉井仔腳瓦盤鹽田旁雕塑了長25公尺「鹽龍」,迎接從聖誕到跨年的慶典,成為全臺最早迎接龍年的地方。
|
雕刻家王松冠在鹽田上雕塑了長25公尺「鹽龍」,上圖為本網記者與鹽龍合影,下圖為鹽龍夕照美景。(歸鴻亭攝影) |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的王松冠表示,鹽雕是他面對台灣這面土地真性情的創作,是一種大地藝術,將大地所孕育的鹽,重新賦予新的生命。
關於鹽雕的製作過程,他指出,刻鹽像在刻石頭一樣,因為烘過之後的鹽結晶體會愈來愈硬。雖然如此,他說,「藝術無價」就算手痛,還是用手工一塊一塊慢慢鑿,如果用電器工具來輔助的話,會因為鹽而潮解,刻一次就得丟棄。
張政源表示,跨年迎曙光的「百年送夕陽」活動,本月31日下午16:00開跑,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當天17:24為日落時間。傍晚時,以「火舞」劃亮天際,並點亮「鹽龍」。另外,凡遊客在台南參與迎接龍年活動,就可獲得限量「平安鹽袋」。
此外,還有「龍來台南」跨年晚會,「阿里山」的迎曙光音樂會等。也可以選擇以「漫遊鹽鄉,幸福999」行程,可以暢遊四草綠色隧道、到七股爬鹽山、北門吃海鮮賞夕陽。
相關資訊可洽06-7861017或至
雲嘉南管理處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