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下個世代台灣文學將達到盛世
新網記者許媄媜台北特稿
2012/1/5 下午 11:39:24 / 經史子集
從50年代起的威權體制,到80年代末資本主義崛起,進而走入現代化的台灣,歷經無數風雨,一路隨著時代的改革,台灣文學也跟著社會變遷逐漸走向新的航線。
|
陳芳明相信下個世代的台灣文學將可達至更輝煌的藝術峰頂。(許媄媜攝影) |
當代台灣文學和史學的研究學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從歷史到政治再到文學,他的生命歷程幾經起伏,從1999年起開始動筆,直到2011年,歷時12載完成《台灣新文學史》,把台灣新文學的開展過程,劃分成殖民、再殖民、後殖民三階段,一步一步探索台灣作家的文學想像是如何從封閉走向開放,顯現台灣文學所展現出來的深度與高度,為全世界的中文讀者打開新的台灣文學閱讀視野。
由聯經出版公司舉辦《台灣文學如何到達盛世─陳芳明的文學史經驗》演講活動,今日在敦南誠品B2視聽室舉辦,講座現場娓娓道來台灣文學史發展過程,以及對未來新文學的願景與看法。
陳芳明表示,早期的台灣一直屬於邊疆地帶,自1950年後,戰後的台灣要從日文轉變成白話文時,是相當艱辛的一段過程,加上當時外省人的大量移入,形成一個大磨合時期,而當時的文學家皆以反共文學、鄉愁為創作主題。
1950年代過後,由於受到西方社會現代主義運動影響,人們開始會閱讀國外文學,許多女性文學家也逐漸崛起,為台灣文學史渲染開啟新的風貌。
陳芳明解釋,所謂的現代主義,是西方社會開始資本主義產生出的大都市,一些生活在大城市裡,被現代文明綁架的文學家,開始透過文字批判現代社會,表達被壓抑的想像,指內在、身心合一的創作。他也強調,現代主義的開啟,也是使台灣文化改變最大的主因,不止改變了文學史,還包括許多不同領域,例如創造出現代舞、現代音樂、現代書法等新文化。
最後他指出,進入80年代一直到現在,全球化的資本主義不僅改造了世代人心,更創造出了後現代,網路文學開始發達,台灣也從5、60年代威權體制下誕生的壓抑創作,改變到現在擁有蓬勃的想像力,使創作沒有界線。
對於未來台灣文學發展的看法,陳芳明則表示,相信下個世代的文學將可達至更輝煌的藝術峰頂,這樣的台灣文學如何能不達到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