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降靈會" 人與偶的真情辯證
新網記者陳慧如台北特稿
2012/2/1 下午 11:42:15 / 文化藝術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即將於2012台灣國際藝術節推出新作《降靈會》。今日於國家戲劇院舉行記者會,導演鄭嘉音、編劇周伶芝、戲偶設計梁夢涵,以及音樂、影像設計林經堯等人也與會宣傳新戲。
 |
降靈會演員王世緯、高丞賢、劉毓真與「偶」對戲。(歸鴻亭攝影) |
《降靈會》故事敘述一名女傭、一位女明星,以及一位男性出版商,在已故女作家「安其」的降靈會上聚首,透過對話及表述,揭開自殺女作家生前不為人知的面向。三人各自解讀安其的作品,交相比對回憶的歧異,形同一場關於書寫生命的虛實辨證。
鄭嘉音說,台灣的觀眾或許會對於死亡這樣的主題感到恐懼,中國的傳統觀念也會避談這類的話題,似乎靈性的世界總是被壓抑著。她表示自己以前也會害怕死亡這件事,但隨著人生閱歷多了,開始會想去了解探究這一塊領域。
經過多次討論,創作團隊決定融合中、西方多位女性作家的書寫風格,像是三毛、邱妙津、維吉妮亞‧吳爾芙等人,透過她們對於流浪、愛恨、生活告白等議題的切入角度,重新虛構一名女作家,做為《降靈會》的靈魂要角。
鄭嘉音說明「偶」在劇中如同「背後靈」一般,糾纏著生前最為親近的三人的回憶及執念,所以,即使在演出上,是由三位真人演員操作「偶」,但事實上,卻更像是被「偶」操控。
 |
降靈會幕後創作團隊與演員合照。(陳慧如攝影) |
她說,當「偶」輪流依附在三名演員身上,透過不同角色說出他們自身的故事,這個「背後靈」如同未亡人心裡的包袱、肩上的負擔,有時「人」似在為「靈」代言,有時「靈」更像是「人」放不下的遺憾與虧欠。
鄭嘉音指出,《降靈會》想表達的是,每個人對一件事,都會有不同的角度,然而,面對這些事時,能否釋懷及放下,則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她笑稱《降靈會》是一齣「療癒系」的戲劇,不只是劇中人物,或許觀賞者看過後,也會從中得到「救贖」。
《降靈會》將於3月2日至4日,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舉行,兩廳院售票網已開放購票,有興趣的民眾可前往欣賞,一同見證演員以肉身用戲偶為媒,感應寫作者叩擊生命的強烈召喚,持筆不歇的深刻探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