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降靈會" 探索生命本質
新網記者陳慧如台北特稿
2012/2/29 下午 05:07:04 / 文化藝術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即將在3月2日至4日,帶來全新力作《降靈會》。
|
劇中人物以手操「偶」,卻更像是被「偶」所操控。(陳慧如攝影) |
該劇由導演鄭嘉音、編劇周伶芝、舞台設計曾文通、戲偶設計梁夢涵等創作團隊,搭配演員王世緯、高丞賢及劉毓真,一同探索一位已逝女作家與三位好友之間,那難分難解的情感糾葛,透過好友們回顧心中「記憶的碎片」的過程,逐漸拼湊出女作家生前的全貌,同時也提出永遠不曾被解答的問題,即是「人世間情為何物?」
雖然名為《降靈會》,但劇中卻未出現具體的降靈儀式。鄭嘉音解釋,除了三名具體的人物演員之外,則是以「偶」來作為靈魂的象徵,代表消失的女作家。該劇當中的「偶」將輪流依附在三名演員身上,觀眾會看見「偶」被活著的軀體所操作,但若仔細去感受,會覺得更像是「偶」在操控三人的思想與情感,有時「人」似在為「靈」代言,有時「靈」更像極了「人」放不下的遺憾與虧欠。
以「偶」作為劇中的「靈魂人物」,又該如何讓觀眾知曉其所思所想呢?周伶芝將吟詠文字當成空間設計的環節之一,運用旁白的手法,以朗讀、詰問和追溯的對白,交疊戲偶動作,架構出不同觀點的聲音空間,從語言角度闡釋人與偶的對位關係。
|
《降靈會》劇中「偶」就像是「背後靈」般的,糾纏著三名演員。(陳慧如攝影) |
《降靈會》顯然打破傳統「偶」在劇場中的刻板印象,它已不再只是僵硬的媒材,而是創作精神的最佳媒介,曾文通說,不只「偶」具有靈魂,所有的事物其實都有它的靈魂存在,就像是舞台中央所吊掛的靈擺,也具有自己的靈魂,他解釋,靈擺是一道通靈的橋,用來預測事情,解開求問者心中的疑惑。
今日於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的《降靈會》採排記者會上,創作團隊及演員們,似都「著了魔」般的,頻頻指稱劇中的「女偶」常會隨著排練時順不順遂的氣氛而有了喜、怒、哀、樂不同情緒上的表情,是否這真為「靈異現象」的發生,就等待觀眾自行進劇場去探掘。
3月2日及3日的票券已全數售罄,有興趣的民眾,可別錯過3月4日所剩無多的售票,購票請上
兩廳院售票系統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