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崑帶給北一女師生經典"紅樓夢"橋段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2/3/1 下午 11:22:15 / 文化藝術
連續兩天的北方崑曲劇院來台演出崑曲《紅樓夢》上、下本,近3,000位觀眾較多成年人,今日一批北一女的年輕學子也有機會一親這齣崑曲,許多學生都十分興奮。
 |
北方崑曲劇院院長楊鳳一(左)致贈該院崑曲《紅樓夢》給北一女校長張碧娟(右)。(歸鴻亭攝影) |
北方崑曲劇院利用在台最後一天行程,由院長楊鳳一率領該院導演徐春蘭、兩天分別飾演賈寶玉的翁佳慧與施夏明、林黛玉的朱冰貞與邵天帥,以及飾演王熙鳳的魏春榮、賈母的白曉君與劉姥姥的王怡,與北一女學生進行兩小時的講座與研討互動。
北一女校長張碧娟特別致贈禮物,歡迎遠從北京前來的北方崑曲劇院菁英,楊鳳一也回贈全套《紅樓夢》DVD。
 |
北一女學生上台向北方崑曲劇院周好璐學身段,笑翻一堆台下同學。(歸鴻亭攝影) |
北崑劇院扮演《紅樓夢》金釧兒的周好璐介紹,崑曲源於14世紀中葉江蘇蘇州崑山,明代極為興盛,因康熙欽點傳到北方,乾隆時更養有崑班上千人,而現在全中國從事崑曲演出的也不過只有800餘人,因此可以說,「崑曲人才比大熊貓還珍貴稀少」。
崑曲音樂分成南曲、北曲兩大體系,南曲如抽絲,多五聲音階、級進旋法、字少腔多、板緩,具有柔和甜美的氣質;在北方則多七聲音階、跳進旋法、字多腔少、板緊,通常具有激昂、豪放描寫英雄人物的氣勢。
北崑特別請幾位主角現場演出幾段《紅樓夢》中的經典橋段,包括〈讀西廂〉、〈寶玉憑弔〉與〈黛玉葬花〉,從表現第23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中寶玉與黛玉共讀《西廂記》與黛玉擔著花鋤挂著花囊拿著花掃欲葬桃花的場景,到百另八回〈強歡笑蘅蕪慶生辰,死纏綿瀟湘聞鬼哭〉裡,寶玉抱病憑弔瀟湘館,卻已是人去樓空,物是人非,頓悟原來人世不過是一場大夢而已的感人內容。
 |
自左至右為《紅樓夢》主角邵天帥、施夏明、朱冰貞與翁佳慧。(歸鴻亭攝影) |
當然,還不忘加一場劉姥姥進大觀園的詼諧段落,讓女同學們笑得嘻嘻哈哈,這種寓教於樂的效果的確遠高於課堂上填鴨式的學習。
最後,主持人周好璐邀請台下幾百位同學有沒有願意上台,學一小段崑劇身段,北一女同學果然是一流學府,馬上有許多同學搶著上台;主持人先示範一段簡單的動作,包括三步走、開門到跨門檻,然後13位台上同學依樣葫蘆,台下笑成一片,老師的評語是「最時尚崑曲動作」表演獎。
北方崑曲劇院一行人今日參觀故宮後,明日即返回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