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引西潤中自成一家 黃才松"壽巖一青松"水墨印象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2/3/1 下午 11:48:58 / 文化藝術

 水墨畫家黃才松喜繪大畫,一幅畫貼在牆上從開始畫到完成,有時耗時一整年。

黃才松介紹他的《海龍:東北角龍洞地質》。(歸鴻亭攝影)
 曾獲國畫類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創作獎及省展永久免審查作家的黃才松,本名黃財松,1951年生於台南佃農之家,1968年才開始進入國立藝專學習正統國畫,1985年以「才松」名舉辦個展,姚夢谷還為他取名「壽巖」二字。

 黃才松說,活了一甲子,這次在畫展中山國家畫廊舉辦「壽巖一青松:黃才松六十水墨展」,一共展出100幅水墨作品,每幅畫風格都不同;有人說這畫展像聯展,因為張張都不一樣,就如人性那樣,每個人都不一樣。

 他指出,在國內學水墨,出國留學則一直畫油畫,這次展出的作品在技法上汲取東西方的特點加以融合,但始終回歸中國國畫,從兩岸開放後則經常前往對岸,從黃山到張家界,從九寨溝到敦煌莫高窟,逐漸走出自己的風格。

黃才松介紹他的《即將失去的國土:海風沙》。(歸鴻亭攝影)
 一幅《海龍:東北角龍洞地質》,黃才松強調,雖然作畫原則上以中國傳統筆墨功夫為主,從臨摹到寫生再到創作,而這幅畫是在他山上的工作室,每兩個星期去工作兩、三天,貼在板架上連續畫一年多,才完成表現台灣東北角龍洞的自然景觀,因為山岩的走向似海中突出的龍一樣,取名為海龍。

 另一幅《即將失去的國土:海風沙》,黃才松說,這幅是表現住在台南沿海故鄉所看到海與風與沙的情景;每年海浪把沙掏盡,所以許多木麻黃都漸消失成為枯木,以雙鉤法表現海浪對生命力的衝擊。

 另外,他畫中國龍門石窟,在匆忙中對佛像的印象,返國後變成自己的石窟,每尊佛都是心中的佛,與龍門的是不一樣的,更能表現自我心中想要完成的造型。

 「壽巖一青松」展出黃才松在台灣與中國行腳寫生的代表系列,將展至3月4日。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12/3/1 下午 11:48:58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北藝中心2025上半年協辦4劇 精彩好戲輪番上演
文化藝術 2025/4/2 下午 05:33:03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北藝中心2025上半年協辦4劇 精彩好戲輪番上演
文化藝術 2025/4/2 下午 05:33:03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樂齡學習一把抓 資訊不分你我他
教育學程 2025/4/4 下午 05:17:08
"百年原殤"全片首映會讓百年記憶不再被遺忘
演藝動態 2025/4/2 下午 07:35:15
全新改編"情人哏裡出西施"古裝音樂劇開賣
文化藝術 2025/4/2 下午 07: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