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關心老爸健康 別忘帶他做大腸癌篩檢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2/8/7 下午 11:00:23 / 健檢抗老
今年5月初衛生署所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因報告,惡性腫瘤仍高居首位,其中大腸癌持續蟬連癌症死亡第3名。
|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說明大腸癌的高危險性。(歸鴻亭攝影) |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警察廣播電臺有鑑於此,特別選在8月11日今年父親節週末,攜手舉辦「腸愛爸爸音樂會」,號召全國子女陪同父親參加音樂饗宴並接受現場的健康篩檢,讓爸爸過一個健康而且特別的父親節。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表示,100年國人得大腸癌,死亡總人數高達4,921人,發生年齡層50至59歲居多,男女比例約為1.4:1,多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一旦經濟支柱病倒了,將會嚴重影響全家生計。
王輝明說,癌症的生成主要肇因於細胞基因的改變,基因的癌性變化並非一夕形成的,而是由多種不同的因素,造成多重基因的變化而產生。
他指出,大腸癌的高危險群,第一類是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的患者,這些人可在大腸內看見數以千計的息肉,若不治療則百分之百會變為大腸癌;第二類是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這些病人並無第一類病人的多發性息肉症,但有大腸癌的家族史,且發病年齡早,並可能合併其他部位的癌症,如卵巢癌、乳癌、及胰臟癌;第三類則是以前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如罹患潰瘍炎性大腸炎,其他骨盆腔內惡性腫瘤並接受過放射線治療者,以及曾罹患大腸癌並已治癒者。
|
今年父親節週末舉辦「腸愛爸爸音樂會」,號召全國子女陪同父親參加音樂饗宴並接受現場的健康篩檢。(歸鴻亭攝影) |
對患有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的患者,則應自十歲起每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直到40歲為止,40歲以後改為每3年做一次。同時也應每1到3年接受上腸胃道檢查看有無息肉。
警察廣播電臺總臺長湯明珠表示,警廣除了提供民眾治安與交通的訊息,在公益活動上一直是默默耕耘,之前警廣舉辦過:捐髮給癌友活動、幫助心明朋友(視障)等活動。有鑑於癌症一直是國人死亡率第1名,許多名人也接連罹患大腸癌,開始想要以聲衛教,呼籲民眾及駕駛朋友重視自我健康檢測,定期檢查不可少,每年1次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