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健康老化研究團隊揭開高齡長者睡眠品質對腦淋巴系統功能大腦連結及記憶力影響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5/7/9 下午 01:00:04 / 醫療保健
高齡很難入睡,即使睡著,也會在半夜醒來兩三次,有時清晨三、四點就醒來,怎樣也睡不回去。白天常打瞌睡,覺得很累、沒精神,記憶力變差,常重複問一樣的問題,出門活動次數也變少。長庚健康老化研究團隊確診這種狀況為「睡眠障礙合併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及老年精神科主任李淑花簡報高齡長者睡眠品質對腦淋巴系統功能大腦連結及記憶力的影響。(歸鴻亭攝影) |
林口長庚醫師先採用非藥物方式改善狀況,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例如每天固定時間睡覺與起床、白天多活動、多曬太陽、多散步,3個月至半年。該院一般及老年精神科主任李淑花表示,這顯示睡眠和記憶力的確有很密切的關聯,特別是對高齡者來說,改善睡眠品質,不僅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亦可能有助於減緩記憶力與認知功能的退化。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65歲以上高齡長者自1993年突破總人口的7.1%,進入聯合國定義的「高齡化社會」,至2018年攀升至14.5%,成為「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底將達20.7%,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健康照護成為急迫課題。
 |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方基存說明「健康老化研究計畫」。(歸鴻亭攝影) |
為推動健康老化,王長庚公益信託自2019年啟動「健康老化研究計畫」,由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方基存主持,結合長庚醫院、長庚大學及台塑醫學事業發展中心的研究資源,建立本土健康人資料庫,針對失能、失智、睡眠等高齡長者問題進行系統性研究,探索可行的健康改善方案。
方基存表示,慢性睡眠問題在高齡長者中極為普遍,約有40%至70%的高齡長者深受其擾。失眠已被證實與神經認知障礙(如失智症)、憂鬱症、自殺及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本研究共納入72位年齡從66歲至88歲的健康高齡長者,進行磁振造影(MRI)、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SQI)問卷調查,以及與香港大學心理學系李湄珍教授合作,採用血管周圍空間擴散張量影像分析技術(DTI-ALPS),量化腦淋巴系統的代謝清除功能,並分析其與大腦結構連結與功能連結的關聯,以及兩者的相互作用或關聯程度。
 |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針傷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劉耕豪(右)從中醫角度發言。左為李淑花。(歸鴻亭攝影) |
分析結果發現,主觀睡眠品質愈差者,其血管周圍空間擴散張量影像分析指數愈低,顯示腦淋巴系統清除功能下降,且記憶功能越差。進一步發現,僅在睡眠品質良好的高齡長者中,其大腦核心區域的「結構」與「功能」連結之間能夠合作順暢;而在睡不好的高齡長者中,則觀察不到大腦區域間的合作。
方基存說明,這代表腦部清除系統功能失衡,會進而影響神經網絡間的正常運作與記憶力維持。高齡長者的睡眠品質可能與大腦功能可塑性及修復力有密切關聯,因此維持良好睡眠,不僅有助情緒與生理健康,對大腦的清除毒素功能更扮演關鍵角色。
 |
林口長庚醫院影像診療部副主任杜振豐(右)說明大腦中的腦淋巴系統有清掃機制,堪稱「腦內清道夫」,左為台塑企業總管理處資深經理林曉薇。(歸鴻亭攝影) |
林口長庚醫院影像診療部副主任杜振豐指出,大腦中的腦淋巴系統有清掃機制,堪稱「腦內清道夫」,能把不需要的代謝廢物清除出去,尤其在深度睡眠期間,此作用最為活躍。因此當睡眠受到干擾,清除功能便會下降,毒素積累,恐加速神經退化過程。
長庚健康老化研究團隊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4年10月國際頂尖精神醫學期刊「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可望提供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下認知健康預防的新思考方向,作為未來健康老化政策與介入策略的參考依據,幫助高齡長者實現尊嚴、有品質的銀髮生活。
 |
自左至右為林曉薇、杜振豐、方基存、羅良明、李淑花與劉耕豪。(歸鴻亭攝影) |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針傷科及台灣睡眠醫學會醫師劉耕豪建議,提升腦淋巴功能可從日常作息維持良好睡眠做起,包括:營造舒適睡眠環境、固定作息時間、避免睡前攝取刺激性飲品、減少螢幕使用等,若能落實健康睡眠行為,將有助腦淋巴系統維持清理與修復功能,進而保護認知與記憶能力。另外,有文獻指出適當補充Omega-3脂肪酸、規律運動與良好睡眠習慣皆可能有助於腦部代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