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We TAIWAN"號召線上線下跟著a-We前進大阪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25/7/14 下午 05:12:13 / 文化藝術
即將於8月2日至20日在日本大阪登場的「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以「應援未來、奇蹟之島」回應世博大會主題「創造閃耀著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規劃4大場域及主題,包含VS.空間「混融色彩」、大阪市中央公會堂「跨域創造」、中之島「萬變氣場」、線上線下虛實整合的「遊戲能力」。共匯聚38組臺灣與日本的藝術家、129場橫跨展覽、科技表演、VR沉浸式體驗、線上遊戲、電影、文學、市集的展演活動,以及獲世博大會正式邀請的「彩蛋」演出,將再次讓世界看見臺灣。
 |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從他擔任文化部長以後,朋友經常問他,「為什麼你一直說讓世界看見臺灣?」他以最近票房突破3,000萬的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回應,就是因為臺灣一直沒有被看見,才更顯得被看見很重要。「We TAIWAN」這次選擇以a-We這個很簡單的概念,象徵臺灣這塊島嶼的生成,對於他這個念生物系的人來說,a-We更像是一隻變形蟲,「雖然受滿壓力,但是卻能一直變形,展現出臺灣在各種歷史災變中的適應力及應變能力」。
李遠特別提到楊大正與吳念真發起的「群眾募資」活動,在短短的幾天內就完成4階段募資目標,a-We將在群眾的支持力量下,在大阪天空飄起大型氣球、在電車廣告中出現,同時也將有影片及媒體等宣傳,「讓大家看見來自於民間的力量」。記者會現場,大家也以掌聲感謝這股不可忽視的「民間力量」。
李遠指出,擔任文化部長1年多,他很幸運地經歷過巴黎文化奧運,到現在的大阪文化世博,在臺灣面臨內憂外患的時刻,他卻經歷臺灣最精彩的一段。當看見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行政院會後拿著「a-We」大喊一聲a~we~鼓勵內閣成員時,他更感受到「臺灣能走到今日,靠得是大家持續集體的努力」。他也看見從50年前,當時20幾歲的他處在一個不斷追問「臺灣是什麼」的年代,到如今,年輕一代已經完全能自在地呈現屬於臺灣的文化,「臺灣早已化悲情為歡樂、化悲情為自信、化悲情讓世界看到我們是一個多元富足的國家」。
 |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片山和之致詞。(歸鴻亭攝影) |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片山和之表示,「文化是彼此共感所撞見的」,相信「We TAIWAN」活動,除了成為一個向日本民眾及全世界展現臺灣文化多元性與創造力的絕佳機會,日本與臺灣人民也將在相互共鳴下孕育出新的創意與理解,也將更深厚日臺之間的情誼。
創造出a-We,也是「We TAIWAN」視覺統籌方序中說,a-We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卻是「臺灣跟世界介紹自己非常重要的一步」。a-We看起來雖然簡單,卻擁有豐富的情感;看起來雖然很小,卻有大大的力量,就如同臺灣的處境,雖然像是在板塊擠壓中誕生的小氣泡生物,但是卻有著無限的彈性,以及豐富生命力的綠意與大海的蔚藍,在任何角落都能自在的生活。
 |
策展團隊代表,也是「臺灣光譜」展區總策展人林昆穎致詞。(歸鴻亭攝影) |
策展團隊代表,也是「臺灣光譜」展區總策展人林昆穎表示,繼巴黎文化奧運後再次走上國際,特別選擇在安藤忠雄設計的新穎建築VS.中,以「臺灣本色」、「光織自然」、「島嶼聲譜」,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多彩、混融及韌性。林昆穎說,短短5天的布展時間,團隊也會將臺灣應變多種顏色及解題的方法帶到現場,在布展時間即時直播給大家看,「希望大家能一起幫我們加油」。
 |
團隊「拚場藝術撞擊」《狩siù》開場,將傳統宮廟文化中的「神將」進行跨時代的重新詮釋。(歸鴻亭攝影) |
此次參演團隊「拚場藝術撞擊」《狩siù》開場,將傳統宮廟文化中的「神將」進行跨時代的重新詮釋,並融入女神官及千禧藝旦角色,呈現科技、信仰與傳統之間的對話。在大阪中之島戶外的正式演出時,將搭配超過2米高的電氣神將,並透過身上裝置回應女神官的引導,傳達背後更深層對民主發展與轉型正義的關懷。野孩子肢體劇場則透過默劇演出,帶領大家與充滿活力與韌性的a-We相識、互動,接著由李遠一一頒發各主題a-We給團隊代表,象徵國人對此行的祝福與期許。
 |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行前宣傳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提案的「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獲世博大會邀請成為大會正式活動的展演項目之一,將在大阪世博夢洲的「Pop-Up Stage北」進行自8月26日至28日為期3天,每天下午5點到6點帶狀的演出。節目由總導演杜思慧與音樂總監卓士堯共同策劃,匯集來自臺灣各地的9組團隊,以5個段落呈現臺灣人對天地、神明的感恩之情,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相關活動可透過「We TAIWAN」LINE帳號(@we_taiwan)查詢與免費預約,詳細資訊可參考
「We TAIWAN」官網,並追蹤X、Instagram關注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