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80公里 北藝大將北捷化身行動美術館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5 下午 06:42:24 / 文化藝術
台北捷運站今天掀文藝風,從上午10點30分起,在台北捷運圓山站的1號出口,有7幅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學生的壓克力及油畫創作作品,由10名黑衣人攜帶上車,沿著淡水線往新店方向前行,展開「時速80公里的行動美術館」快閃,讓民眾驚喜撞上藝術。
 |
台北捷運圓山站今日有7幅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學生的作品展開「時速80公里的行動美術館」快閃活動。(歸鴻亭攝影) |
這次展出的7幅作品都是北藝大優秀的學生創作,包含本屆台北藝術博覽會新秀展區的藝術家周代焌的「全球寂靜」系列,描繪台灣科技發展下多變的地表景觀,以及身體感知因為科技進步而退化的省思。周代焌的作品呈現工業性的符號,比如:工廠、煙囪等元素。
他認為現在的世界進步的太快,以至於人很容易對自我、對生活的感受能力降低,他採取將畫面空間維度縮限在2D的平面裡,將這些平時易被忽略的元素凸顯出來,讓人重新獲得感受力。
 |
在捷運車廂裡,乘客好奇觀看並詢問到那裡去買。(歸鴻亭攝影) |
潘士豪作品《記憶中的山脈》訴說童年記憶的美好景象,他是成長於都市的排灣族原住民,卻心念著台東故鄉的部落風情、石版屋、聚落型態,這種心懷原鄉與身處台北都市的情感衝擊,用不同空間透視或打破傳統透視法原則來締造虛幻的非具象場景,恍如回到童年生活般的如夢似幻。
用翠綠的山林組出迪士尼卡通角色布魯托的形象,潘士豪想以有趣的方式來呈現家鄉的山河情貌,而這種大眾化的形象也容易拉近與觀者的距離。他透露,因本身也有在玩線上遊戲,所以空間表現或多或少也受虛擬世界的迷幻場景所影響。
 |
在萬隆車站10位黑衣人一字排開展示畫作。(歸鴻亭攝影) |
郭文成作品《untitled》利用自我形象與物件的呈現,探討身體性與的人本內在的交織。「untitled」系列其一是畫家親身以水鑽黏貼身體,讓身體親自感受水鑽黏膠的觸感與除膠時的撕裂感;另一件以仿花型態呈現,遠看嬌嫩欲滴的鮮花令人忍不住向前靠近,隨即又見內藏的血盆大口,危機意識隨即浮現,產生一種強而有力的衝突性張力。
林子絹展出兩件壓克力作品,用生活周遭的水槽與海苔飯作為創作主題,期望藉由這些生活中稀疏平常的物品,來喚起我們對生活面細微觀察的敏銳度,《走路的海苔飯》、《水槽》都將海苔飯的每個配料以及水槽中的每件物品,一一轉化成最基本的幾何圖形,還原了這些生活物品的純粹型態,並以壓克力顏料的不同厚度堆疊,來拉出抽象空間的層次。《水槽》的畫布邊緣仿效電腦印刷時產生的紅、藍色線,別有一番風趣。
 |
潘士豪說明她的作品《記憶中的山脈》。(歸鴻亭攝影) |
這個快閃活動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學生發起,期望透過此次行動展示藝術作品的方式,讓作品真正普及與大眾共享,突顯「藝術就在身邊」的生活經驗,讓藝術隨處出現在生活周遭,讓台北的生活更美好。
北藝大表示,欣賞藝術不一定要在美術館或畫廊,生活中的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都可以遇見藝術才是現代社會的珍貴之處。這一次「快閃美術館」活動的策展理念,把作品搬運到捷運車廂,並且利用大眾交通工具的便利性來拓展觀眾族群,實際落實「藝術在身邊」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