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臺灣作家節"將登場 以"自然醒"展現臺灣文學自由與自我覺醒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25/10/8 下午 07:14:13 / 文化藝術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8)日在臺灣文學糧倉宣告首屆「臺灣作家節」將於11月7日至30日登場,以「自然醒」為年度策展主題,內容涵蓋主題講座、工作坊、跨域展演及展覽等逾30場活動,匯聚逾50位國內、外作家、譯者參與,以及約30位藝術創作者、出版人共同加入;活動場域則串連臺灣文學館臺南本館、臺北分館的臺灣文學糧倉與臺灣文學基地,並前往臺東原住民族部落,同時也邀集獨立書店等文學基地共同參與,邀請愛好文學的讀者一起參與跨時3週的大型文學節慶。
 |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首屆的臺灣作家節對於臺灣文學或許只是一小步,「卻是臺文館的一大步」。(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首屆的臺灣作家節對於臺灣文學或許只是一小步,「卻是臺文館的一大步」,在臺灣老、中、青三代最蓬勃創作的時代,也是臺灣文學透過大量外譯,持續獲得國際重要獎項、被世界看見的時刻,「這一步是關鍵的一步」,代表著臺灣作家創造一個屬於臺灣獨特文化風格的時代終於來臨。李遠強調,在這個關鍵時刻,文化部會持續爭取預算,擴大包含「下一本書」、「流浪計畫」等獎勵,並且將加強外譯,同時持續鼓勵跨域,期盼讓大家更看見臺灣文學。「文學是所有創作最根本,再多的IP最核心仍是思想」,鼓勵大家持續繼承知識份子的傳統進行創作,文化部也會繼續在關鍵時刻提供資源,「相信臺灣擁有非常大的機會」。
 |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陳瑩芳指出,臺灣文學有其文化、歷史及語言發展之複雜度與多元性,更具有主體性,自由性與未來性。(歸鴻亭攝影) |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陳瑩芳指出,臺灣文學有其文化、歷史及語言發展之複雜度與多元性,更具有主體性,自由性與未來性。臺文館開館至今20餘年,在典藏研究、鼓勵創作、推動外譯、跨域實踐等各方面推進與累積,臺灣文學的能見度雖然提升,但閱讀推廣與出版產業的挑戰也愈高。值此發展契機,臺文館策劃「臺灣作家節」,聚焦作家的深度交流、培育新銳譯者、呈現文學的自由未來與跨域展演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歡迎讀者來親身體驗。作家節不只是文學慶典,更是「交流的中繼站」及「前進未來的能量場」,期許「臺灣作家節」成為長期且永續的品牌。
 |
詩人兼策展人鴻鴻公布首屆「臺灣作家節」的年度主題「自然醒:文學跨域‧群島連結」。(歸鴻亭攝影) |
詩人兼策展人鴻鴻公布首屆「臺灣作家節」的年度主題「自然醒:文學跨域‧群島連結」,藉由「自然」的放鬆狀態與「醒」的自覺醒悟,呼應臺灣文學創作的自由,以及自我覺醒後,能彼此善待、尊重,且積極介入社會改造與環境維護。扣合年度主題,將邀請陳思宏、吳明益、零雨3位焦點作家,以作品分別展現覺醒的不同層次,包含陳思宏以同志視角書寫新鄉土文學,從個人經驗出發,呈現自我意識的覺醒;吳明益以自然書寫與環境寓言,喚起人與自然之間的共感與甦醒;零雨則以詩為形式,凝視自然與歷史,展現文學對現實的回應與省思,並希望邀請觀眾藉由與作家的交流對話,在臺灣文學內容中的語言、環境、族群的多元生態中覺醒。
 |
首屆「臺灣作家節」啟動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
受邀共襄盛舉的國際作家則包括剛將臺灣詩人蔡宛璇的台語詩作譯為德文,榮獲2025年蘇黎世多元文化文學貢獻獎的瑞士譯者,同時兼具作家、出版人身分的愛麗思(Alice Grünfelder),以及在文學與散文創作外,更積極觀察、介紹各國詩人及文學節慶的日本詩人四元康祐(Yoshimoto Yasuhiro)。兩位國際作家將為觀眾開啟豐富的視野,也將帶著「臺灣作家節」的經歷,展開未來的創作。
2025年「臺灣作家節」將自11月7日揭開序幕,除從國內外多達100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的20位新銳譯者,將在知名譯者程異(Jeremy Tiang,新加玻)、英國文學翻譯中心(British Centr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BCLT)Anna Goode的帶領下,以作家黃崇凱的文本於臺文館臺南本館進行英譯實作外,並將實際前往探訪臺東原住民族部落,與作家撒可努、孫大川、董恕明等進行交流,亦將於臺南舉辦臺灣文學國際論壇,匯聚包括金泰成(韓國)、魚住悅子(日本)、Maciej Gaca(波蘭)等近20名國際譯者與版權、出版人共同分享翻譯與推廣經驗。
 |
首屆「臺灣作家節」啟動活動現場。(歸鴻亭攝影) |
詩人兼策展人鴻鴻公布首屆「臺灣作家節」的年度主題「自然醒:文學跨域‧群島連結」,藉由
臺文館表示,為促使更多觀眾、讀者走進「臺灣作家節」,讓文學議題走向日常,此次也嘗試與週邊獨立書店等文學基地合作,例如吳明益與Alice Grünfelder的「走一條河,寫一個島」講座就將於「一間書店」舉行,希望藉此擴展更緊密的文學推廣網絡。詳細活動介紹、場次及報名資訊等,歡迎持續關注
「臺灣作家節」官網、
「臺灣文學基地.文學糧倉」官網及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