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長笛串起8位本土作曲家 "半世紀風華:向臺灣作曲大師致敬的音樂旅程"登場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25/11/4 下午 06:15:17 / 文化藝術
《半世紀風華—向臺灣作曲大師致敬》音樂會將於11月15日與18日在臺北與高雄兩地登場。這是一場專為臺灣愛樂人量身打造的音樂旅程,透過長笛改編,串起8位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展現臺灣當代音樂的多樣性與深厚底蘊。
 |
| 自左至右為音樂學者楊建章、新象藝術總監樊曼儂與旅法長笛演奏家楊智越。(歸鴻亭攝影) |
音樂會將呈現許常惠《盲》、馬水龍《長笛幻想曲》、蕭泰然《湖畔孤影》、賴德和《4–2–1》、潘皇龍《迷宮.逍遙遊》、張己任《笛韻》、楊聰賢《讚竹》與首演蕭慶瑜《共生》,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作曲家的創意與技術,也深刻反映了臺灣音樂的文化背景與發展脈絡。
新象藝術總監樊曼儂表示,這場音樂會不僅是對臺灣作曲大師的致敬,更是對當代音樂創作的深刻探索。她強調,許常惠是第一位提醒當代演奏家責任的作曲家,指出演奏者不僅應演奏國外作品,還應有責任感地演奏本國的作品。「這個是責任,然後發揚光大還都是其次。」
 |
| 樊曼儂表示,這場音樂會不僅是對臺灣作曲大師的致敬,更是對當代音樂創作的深刻探索。(歸鴻亭攝影) |
樊曼儂回憶起與馬水龍的合作,表示馬水龍的《長笛幻想曲》是一首頗具挑戰性的作品,當時她在馬水龍從德國學成歸國時,曾為他的畢業作品吹奏。她還提到,潘皇龍與賴德和都是優秀的創作者,對於臺灣音樂界的貢獻不容小覷。
在談到張己任時,分享了她在28歲時訪問美國時對張己任的鼓勵,並強調他在臺灣音樂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至於賴德和,樊老師提到她曾與他合作過雲門舞集的音樂錄製,這些經歷讓她深刻感受到這些作曲家對臺灣音樂的影響。
 |
| 旅法長笛演奏家楊智越演奏神情。(歸鴻亭攝影) |
樊曼儂還特別提到年輕作曲家楊聰賢和蕭慶瑜,指出蕭慶瑜的《共生》將在此次音樂會中首演,這不僅是對她創作的肯定,也是對女性作曲家在音樂界崛起的支持。
本次音樂會的策劃者為旅法長笛演奏家楊智越,他集結了國內優秀的長笛演奏名家,包括張翠琳、黃貞瑛、馬曉珮、林尚蓉、胡志瑋等,並邀請琵琶演奏家黃立騰與鋼琴家游適伃、黃楚涵,共同參與演出。透過長笛為主軸的多重編制,展現臺灣當代音樂在音色、語言與精神上的深層魅力。
 |
| 《半世紀風華—向臺灣作曲大師致敬》音樂會宣傳。(歸鴻亭攝影) |
楊智越提到,這場音樂會的核心主軸是「傳承」與「創新」,希望能夠讓觀眾理解過去50年來臺灣重要的長笛作品及其音樂語言。在臺北場演出後,當代音樂學者楊建章教授將主持演後座談會,他表示,非常榮幸能參與這場音樂會,並期待能夠透過音樂作品與觀眾進行深度的交流。他認為,這場音樂會不僅是對音樂作品的呈現,更是對聽眾感官的啟發,讓大家能夠透過長笛的聲音來感受這個世界。
臺北場15日14:00於臺大藝文中心雅頌坊,演出陣容長笛楊智越、張翠琳、黃貞瑛、胡志瑋,琵琶黃立騰與鋼琴游適伃;高雄場18日19:30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演出陣容長笛楊智越、馬曉珮、林尚蓉、胡志瑋,琵琶黃立騰與鋼琴黃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