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免疫系統失調 慢性蕁麻疹不只是單純過敏皮膚症狀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25/11/12 下午 06:17:10 / 醫療保健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據統計,台灣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卻常被以為是單純的食物過敏,更有患者已嚴格限制飲食還是不能控制疾病。多數蕁麻疹有機會得到控制,但仰賴患者配合積極治療。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每五人就有一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歸鴻亭攝影)
 現年56歲、任職市調公司管理職的謝小姐從小受慢性蕁麻疹困擾,懷第二胎時症狀加劇,因喉嚨腫脹、呼吸困難三度送急診。過去的她雖然有接受治療,但藥物吃了又停,沒有規律使用,長期反覆的紅腫與劇烈搔癢害她半夜都睡不好,隔天仍得照常開會、管理團隊,身心俱疲。因此她決心積極治療,至今7年症狀逐漸趨緩,目前也持續配合醫囑服藥。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朱家瑜表示,蕁麻疹若症狀持續超過6週即為慢性蕁麻疹,主要受到自體免疫失調導致,其中6成病患屬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該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之間,其中又以女性最多,約為男性的兩倍,我國約有20至25萬名患者。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朱家瑜表示,蕁麻疹若症狀持續超過6週即為慢性蕁麻疹。(歸鴻亭攝影)
 朱家瑜指出,患者長期需要忍受「紅、腫、癢」症狀的折磨,包括風疹塊與血管性水腫等。若沒有及時控制,嚴重也會干擾睡眠、生活及工作,若未即時控制,精神壓力與癌症患者相當。多數蕁麻疹患者只要積極治療,大多可以獲得良好的疾病控制,然而在臨床上仍存在著兩大迷思,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或者治療成效不佳,甚至錯失治療黃金期。

 許多患者會認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只是過敏,避免攝取容易過敏的食物就好」,事實上,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源自於免疫系統失調,就算完全不接觸過敏原仍會發病。另外,也有患者會誤認為「出現症狀時再用藥即可」,但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誠如其名屬於慢性病,在處方上,也是可以開立慢性處方箋。因此,治療方式與糖尿病、高血壓控制一樣,需要每日規律服藥才能改善病程。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鐘文宏說明,我國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治療指引與國際標準治療相同。(歸鴻亭攝影)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鐘文宏說明,我國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治療指引與國際標準治療相同,第一線均以第二代抗組織胺為主;若症狀在2至4週後仍持續,則會進入第二線療程,會提升劑量至最多4倍。

 鐘文宏提到,若個案急性症狀發作,臨床上會使用類固醇緊急控制,但若是頻繁使用類固醇壓制症狀,不僅可能導致療程延長,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穩定控制疾病;患者在停用類固醇後,還得要面對更劇烈的疾病反撲。因此,若症狀反覆控制不佳、無法耐受抗組織胺嗜睡副作用等,建議及早進入第三線治療,在既定療程中加入生物製劑。穩定治療後,約有4成患者可達到完全緩解,近半數的患者明顯改善症狀,擺脫症狀帶來的阻礙。

謝小姐(左)從小受慢性蕁麻疹困擾,目前持續配合醫囑服藥。(歸鴻亭攝影)
 鐘文宏說明,獲UCARE認證的醫療機構,備有跨科別團隊提供個人化治療,也持續累積臨床經驗與研究數據以加強照護品質,並進一步透過衛教提升患者病識感。慢性蕁麻疹患者可能遇到病情反覆,他也建議患者每天寫日記,尤其記下症狀發作當天的飲食、活動等,也可以加入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的LINE 官方帳號《蕁麻疹資訊站》,了解更多的衛教資訊、就醫地圖、或是獲得自我檢測表、病況日記等。
頻道:養生健康 分類:醫療保健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25/11/12 下午 06:17:10
關鍵字:蕁麻疹,皮膚,朱家瑜,鐘文宏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貓隱黑穹"留給劇場的一點另類思考空間
文化藝術 2025/11/8 下午 11:54:09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再度來臺飾霸氣女王
文化藝術 2025/11/10 下午 06: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