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法式古典美學詮釋人性 拉辛"貝芮妮絲"觀後感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中特稿
2025/11/14 下午 11:50:18 / 文化藝術

 台灣文學界非常熟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甚至盲目把這位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豪過度崇拜視為經典,但對17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詩人拉辛(Jean Racine)卻所知有限,兩人同為西方戲劇史上的巔峰人物,但戲劇理念、創作手法和美學追求卻大相逕庭。難得在許多年台灣劇場充斥模仿莎翁作品的風潮中,有一齣以拉辛古典悲劇《貝芮妮絲》為本的改編作品出現。

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飾演拉辛古典悲劇《貝芮妮絲》,與兩位配角謝幕。(歸鴻亭攝影)
 不同於莎士比亞創作主要取材理查二世到亨利八世的英國歷史,拉辛則擅長用簡潔的台詞表達希臘羅馬時期愛欲激情人性焦點,《貝芮妮絲》取材於古典悲劇《Bérénice》,雖非其最重要代表作《Phèdre》被視為法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悲劇,在義大利導羅密歐.卡士鐵路奇(Romeo Castellucci)改編下,充滿一種冷冽孤寂氛圍。

整齣戲劇只圍繞在伊莎貝.雨蓓個人肢體與獨白裡。(歸鴻亭攝影)
 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以幾乎獨白方式,在沒有太多舞台背景下,靠布幔與燈光加音效營造法語古典戲劇的標準亞歷山大詩體內容,雖然有翻譯字幕但要感受羅馬時代3位主角的愛情與責任的衝突,以不同角度展現為愛而不得的痛苦,對台灣觀眾難以體會古法文的情境下,似乎頗難僅以文本體會。

 義大利導演羅密歐.卡士鐵路奇在幾乎空蕩蕩的舞台上詮釋這齣充滿哲思與詩意視覺的作品,在幽微的燈光與簡單場景敘事下,特別的是開頭以投影列出人體各物質元素比例,慢慢登場的埃及神祇雕像、現代家居物品、變幻折射光線的鏡面、飄逸卻讓人備感窒息的背景布幕,還有細瑣變形的聲響與幾乎無從辨識的語言,營造出三角戀的心理衝突與拉扯,廻異一般戲劇華麗舞台的印象。

義大利導演羅密歐.卡士鐵路奇(左一)說明此劇執導心境。(歸鴻亭攝影)
 伊莎貝.雨蓓則表示,她完全遵循導演指示演出,要將拉辛對情慾的刻畫表現出來,表現出「命運悲劇」那種在枷鎖中燃燒的激情巨大的張力,在90分鐘演出戲劇衝突轉折在沒有死亡的悲劇,所有戲劇張力都集中於人物的內心情感與心理變化上,要融入她扮飾的角色頗需觀者靜心體會。

 倒是在這齣300多年前首演,描述近兩千年前的羅馬皇室宮廷故事,卻在舞台上使用現代感十足的暖氣機與洗衣機來隱喻渴求愛情的溫暖與自我安慰的橋段則難以理解,要不是觀眾慕伊莎貝.雨蓓而進劇場,在空寂頂多加上兩位她愛的男角極少部摁演出外,幾乎全是衝著這位72歲但獨自擔綱一面的影后,實在疑惑古典戲劇採用如此唐突的道具是加分還是減分。

伊莎貝.雨蓓則表示,她完全遵循導演指示演出,要將拉辛對情慾的刻畫表現出來。(歸鴻亭攝影)
 以歐洲戲劇史角度分析,莎士比亞展現了人性的廣度,那麼拉辛則挖掘了人性的深度,台灣劇場在姚一葦影響下獨尊莎士比亞戲劇在現代劇場中的意義與價值影響許多戲劇學生一窩蜂模仿的狀況,拉辛對人性深度鑽探的作品,讓台灣觀眾感受另一種風格的文化衝擊。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25/11/14 下午 11:50:18
關鍵字:拉辛,貝芮妮絲,莎士比亞,新古典主義,文藝復興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法式古典美學詮釋人性 拉辛"貝芮妮絲"觀後感
文化藝術 2025/11/14 下午 11:50:18
2025區域觀光市集日中區×金門共譜旅遊新篇章
國民旅行 2025/11/14 下午 05:13:06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5臺灣文學獎金典獎贈獎 年度大獎得主林俊頴
經史子集 2025/11/16 下午 06: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