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瑞穗夜遊與青蛙蝸牛螢火蟲打招呼-"琥珀原民食農趣"體驗行之三
新網記者麻念台花蓮特稿
2025/11/19 下午 11:50:08 / 國民旅行
不同於都市夜遊總令人想到酒色夜店,花蓮鄉間晚餐後踏著慢悠步伐,倘佯於兩旁林木蔥鬱、間有水塘,四周僅有錯落農舍飼養的狗吠聲中,感受迴異都會另類的散步生態行程,別有異於繁忙生活節奏之外的放鬆心情,享受大自然的夜間芬多精。
 |
| 花蓮鄉間夜遊前解說員進行行前教育。(歸鴻亭攝影) |
解說員介紹花蓮瑞穗此地的溼地夜間生態十分豐富,常能看到蛙類、溪蟹、夜行性昆蟲等動物,夜遊攜帶手電筒觀察是利用假日踐行以節能、低碳的方式進行生態之旅但必須尊重自然環境與生物,對自然的觀察瞭解生態的特殊性,進而共同保護生態環境才是維護自然環境中生物多樣性的態度。
 |
| 一隻斯文豪氏赤蛙解說員放在手背上任其爬行。(歸鴻亭攝影) |
首先解說員發現一隻斯文豪氏赤蛙(Odorrana swinhoana),放在手背上任其爬行,很快牠就跳走回到黑暗的路旁;這是臺灣特有物種,廣泛分佈於台灣高度低於2,000米丘陵地帶,常可發現於闊葉林內的山間溪流中,繁殖於小山丘陰涼且多岩石的小溪裡。
 |
| 手電筒燈光照射下,一隻莫氏樹蛙淨淨溪錫在草叢上。(歸鴻亭攝影) |
接著很快找到臺灣分布最廣、淺山地區最常見的莫氏樹蛙(Zhangixalus moltrechti),是一種中型的樹蛙,比剛才見到的斯文豪氏赤蛙小很多,整體外觀上部為綠色腹部為黃白色十分顯眼,棲息於海拔3000公尺以下的森林、果園和茶園,繁殖於池塘或路邊溝渠中,解說員找到兩隻,特別說明一隻後腿有橙橘色是公的,另一隻沒有明顯的橙橘色為母的。
 |
| 臺灣鄉間最容易見到的爬行軟體動物蝸牛。(歸鴻亭攝影) |
一路走來見到不少隻有大有小的蝸牛,大隻是外來種非洲大蝸牛,小隻好像是本土種山蝸牛,還在水溝上方看到一隻爬行的軟體動物,僅有不到5公分,解說員說明這是沒有殼的蝸牛,講出大家都知道的俗名蛞蝓,就讓人恍然大悟,這些雌雄同體的軟體爬行動物,應該是臺灣鄉間最常見的物種之一。
 |
| 一隻小小青蛙成為種夜行客手機捕捉的最佳模特兒。(歸鴻亭攝影) |
由於不是螢火蟲最佳繁殖季節,原本不期望見著聚集飛翔於夜空自身會發光的昆蟲火金姑,結果還是在樹叢見到一隻單飛閃著綠光的螢火蟲,可惜沒有專業攝影器材,手機無法捕捉牠微小的身影,但能見著再都是幾乎無法看到的螢火蟲飛過眼前,仍是一種難得的記憶。
 |
| 感受迴異都會另類的散步生態夜遊行程合影。(陳彥良攝影) |
當然還見到陸生節肢動物馬陸,一般人都會與有毒的節肢動物蜈蚣搞混,見到避之唯恐不及;鄉間夜遊短短幾百公尺與一堆微型生物面對面,可惜只是在一般平地仍有人煙地帶,看不到飛鼠、山羌或野豬等,或許留待日後裝備齊全進入較深山林探險時再與牠們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