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幸福畫家"雷諾瓦真蹟將於故宮展出
新網記者劉詩婷台北特稿
2013/4/15 下午 07:25:23 / 文化藝術
「痛苦終將過去,美卻能永存。」善於捕捉女性人體美與生活愉悅片刻的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是最受國人青睞的印象派大師之一,在他生命的最終20年,因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身體飽受折磨,手、腳、膝蓋都動過手術,從借助柺杖行走,到坐在輪椅上,1912年甚至完全癱瘓,再也無法站起來,但是從未褪卻他對繪畫藝術的熱情,畫作依舊帶給觀眾平靜、愉快的感受,「幸福畫家」亦因此得名。
 |
法國印象派畫家雷諾瓦真蹟將於故宮展出。(劉詩婷攝影) |
「幸福大師─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將於5月25日至9月8日在故宮圖書文獻大樓一樓展出,為台灣首度大規模呈現雷諾瓦創作的展覽。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金傳媒執行長黃素娟、日本POLA美術館副館長碓井健司、玉山銀行副總經理王志成、廣達基金會執行長徐繪珈今天在法式香頌的氛圍下共同宣布特展消息。
展覽呈現6大繪畫主題,包含「戴帽女子」、「花卉」、「女人」、「田園與音樂」、「身體表現」及「法國南部和地中海」。馮明珠表示,雷諾瓦畫作不僅廣受世界各地藝術愛好者喜愛,更是國際藝術拍賣會上收藏家爭相競逐的焦點;此次展覽將展出來自日本、美國、法國10個美術館、共66件作品,29件是雷諾瓦珍貴畫作,其他37件是受雷諾瓦影響的10位藝術家作品,其中有9幅畢卡索畫作,6件馬諦斯的作品。
 |
雷諾瓦畫作不僅廣受世界各地藝術愛好者喜愛,更是國際藝術拍賣會上收藏家爭相競逐的焦點。(劉詩婷攝影) |
「一起到故宮遇見雷諾瓦,遇見愛,體會幸福,看雷諾瓦在痛苦之中淬煉、超越而成的畫作,是如何帶給大家幸福感受。」金傳媒執行長黃素娟說。
生於法國的陶瓷之都里摩日(Limoges)的法國畫家雷諾瓦,是印象派發展史上最有領導地位的人物之一,出身裁縫家庭,7位兄弟姐妹中排行6。13歲時,w8 2進入利摩日的陶瓷工廠擔任繪製瓷器的學徒,也曾接受外國傳教士的委託,繪製室內裝飾物與裝飾扇子,並前往羅浮宮學習藝術大師的繪畫技法。
儘管早年生活困頓失意,雷諾瓦與年輕畫家朋友,有志一同創作一種新的風格,他們走出畫室、到戶外寫生,並不主張精確複製自然景物,而是要捕捉大自然的光線與色彩的奧秘,這些年輕畫家的繪畫革命,由於藝評家譏諷莫內畫作《印象日出》太過「印象」,反而成就藝術史上著名的「印象派」。
 |
「幸福大師─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宣告記者會法國香頌演唱。(劉詩婷攝影) |
於1874年,33歲的雷諾瓦參加第一屆印象派畫展,並創作許多大尺寸的巴黎街頭生活與風景畫,法國奧塞美術館收藏的雷諾瓦經典之作《煎餅磨坊》描繪城市舞會景象,便是創作於1876年。
1892年,雷諾瓦51歲那年,作品首度被法國政府收藏;他的畫作在1980年代晚期首度到紐約展覽的反應也很好,此後廣受美國收藏家重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於1907年在拍賣會上以84,000法郎購藏雷諾瓦1878年作品《夏邦提耶夫人和孩子們》,價格已上漲數百倍。
「幸福大師─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由聯合報系與故宮博物院共同主辦,5月25日至9月8日在故宮文獻大樓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