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新評傳"新書發表 在野大老站台媒體無動於衷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4/20 下午 04:45:10 / 經史子集
戰後被列為台灣省議會「五龍一鳳」、也是黨外運動元老之一,郭雨新被稱之為「黨外祖師爺」,在過去一黨獨大與白色恐怖的時代,時值蔣經國競選總統,郭雨新敢在美國華府(Washington D.C.)宣布參選總統,依據前副總統呂秀蓮的說法:「這是台灣人公開向蔣經國挑戰的第一人。」郭雨新於1985年逝世於異鄉,在20餘年後的今天,《台灣民主之父—郭雨新評傳》一書出版,重新回憶這位民主先驅的點點滴滴。
|
《台灣民主之父—郭雨新評傳》一書作者說明出版該書意義。(歸鴻亭攝影) |
郭雨新在美國的首席助理王能祥表示,郭雨新1977年到美國定居後,組成「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Overseas Alliance for Democratic Rule in Taiwan)擔任主席,從事更有效、更有包容性的政治運作。郭雨新被推舉擔任新組織的主席,牧師黃彰輝擔任第一副主席,教授彭明敏擔任第二副主席;他們積極從事海外台灣的民間外交,把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心聲帶到美國政府與國會以及許多民間組織。
王能祥說,郭雨新隨後又和世界上反對勢力第一號領袖,前菲律賓外交部長Raul Manglapus,共同成立「民主國際大同盟」(The Democracy International)。這個組織主要措施是逼使蔣經國向反對勢力讓步。表面上蔣經國走向本土化,公開宣稱他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其次,保護大部分民主鬥士,免於一死,頂多判上有期徒刑。
他表示,郭雨新在海外期間最大的貢獻,在於讓美國國會考慮以國內法的方式制定保護台灣的法律結構,即「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直接納入85%台灣在地人的政治意願,台灣未來的法律定位,依聯合國住民自決原則(Principle of Self-Determination of the People through Plebiscite),由全體人民投票決定。
王能祥指出,郭雨新一生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有崇高的地位,開創宜蘭民主運動傳統,並繫住了1960年代到1970年代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要人脈,為1970年代以後,民主能夠蓬勃發展建立堅實的基石,自1977年流亡美國後,郭雨新得以傳播國內訊息啟蒙海外台人,並積極遊說美國國會保障台灣安全。
|
《台灣民主之父—郭雨新評傳》新書發表,重新回憶台灣黨外運動時代的歷史。(歸鴻亭攝影) |
郭雨新1908年8月20日出生於宜蘭市,1934年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前身)。日治時代曾經擔任林本源興殖株式會社租務主任、經理,也曾在中國的上海和北平等地經商。戰後歷任台灣省參議員、第一至第三屆臨時省議員、第一至四屆省議員達23年。另分別於1973、1975年參選監察委員及立法委員,在國民黨政府的壓迫下相繼落選。1977年流亡美國,1978年宣布與蔣經國競選總統,1985年8月2日因膽結石及併發症病逝於華府近郊,享年77歲。
今日新書發表,為此書寫序原定出席的前副總統呂秀蓮臨時未到,不過前行政院長張俊雄、游錫堃,以及涂醒哲、張俊宏等均出席支持,在場座無虛席,是否因為民進黨目前未執政無影響力,所有主流媒體均未派記者前來採訪。
《台灣民主之父:郭雨新評傳》除今日的新書發表會,並將於21、25、27與28日巡迴北中南各地舉辦「新書發表暨開創台灣外交新局座談會」,由王能祥、張文隆主講。活動將借發表新書以闡揚郭雨新的精神理念,同時,王能祥更分享數十年來於美國從事台灣民間外交之心得,規劃進一步的保台意念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