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崑洪惟助50年磨1齣"范蠡與西施" 與浙崑聯手演繹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3/4/29 下午 07:20:18 / 文化藝術
由台灣崑劇團與浙江崑劇團共同製作演出的新編崑劇《范蠡與西施》,以現代的角度探討在愛情和救國重任難以兩全時,范蠡與西施兩人內心的無奈和掙扎,並搭配義烏市婺劇團「金華崑」,將於5月3日至5日在台北城市舞台演出5場。
|
台灣崑劇團團長洪惟助新編崑劇《范蠡與西施》。(歸鴻亭攝影) |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世新大學講座教授曾永義指出,《浣紗記》被認為是第一部為崑腔水磨調作品,在崑劇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魏良輔等人改良的崑山腔水磨調,就因為《浣紗記》傳奇的成功,而快速地流傳。
畢生從事戲曲教學與研究,70歲的中央大學教授、台灣崑劇團團長洪惟助表示,他花了50年來構思孕育這齣改編自明代梁辰魚《浣紗記》的崑劇,邀得上海崑劇團導演沈斌、作曲家周雪華,演員陣容包括台崑與浙崑的優秀演員,其中男女主角共有3組,分別由台崑的趙揚強、溫宇航與浙崑的曾杰飾演范蠡,台崑的楊莉娟、陳長燕與浙崑的楊崑飾演西施,浙江崑劇團副團長的中國國家一級演員程偉兵飾演伍子胥,浙崑「萬字輩」知名花臉演員胡立楠飾演夫差。
|
《范蠡與西施》是第一個崑曲水磨腔的劇作改編而成現代崑曲。(歸鴻亭攝影) |
洪惟助說,《浣紗記》至今只剩少數折子流傳下來,劇本已不符合現代的審美要求,劇幅冗長結構鬆散,雖不乏佳詞,但亦有過於藻飾或平入的文詞,而且人物流於類型化、平面化,許多劇中人物的情感轉折過於平鋪直敘沒有高潮,他刪除原劇繁雜情節,將原著45折改為長度適合現代演出的11段,故事從由范蠡與西施河邊浣紗定情開始,敘述春秋時代,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勾踐勵精圖治獻上美人計,意使夫差沉迷於美色荒廢國事;范蠡為了報答勾踐,忍痛說服西施獻身夫差,直到夫差兵敗自盡,范蠡與西施才得以重逢,兩人最後泛湖而去。
他說,《范蠡與西施》以愛情主線與家國興亡的副線,擺脫《浣紗記》以報仇復國為唯一目標的傳統觀點,在吳越相爭的時代背景下,深入刻劃范蠡與西施的救國情懷與男女愛情的掙扎,展現了更具深度的心理層面。其中,〈浣紗〉、〈憶約〉、〈勸施〉、〈泛湖〉是表達西施與范蠡愛情的重要場次,〈苦諫〉與〈賜劍〉主要描寫伍子胥的忠貞執著,而〈請降〉與〈伐吳〉具有戰爭的熱鬧場面,在兩條情節線的交互呈現下,以精簡的篇幅述說複雜的故事,並且著重劇本的文詞,避免使用生僻、晦澀的典故,務求易懂且典雅;因為該劇描述的是春秋時代,也拿掉唐宋以後強加的成語唱詞。
|
洪惟助(左)與浙江崑劇團團長林為林(右)介紹《范蠡與西施》。(歸鴻亭攝影) |
浙崑團長林為林表示,浙崑近年新編、整編崑劇極多,每年有兩百多場演出,這次特別抽出許多時間與洪惟助配合,務求將演出做最好的準備;整齣戲有傳統與創新,但是所有的唱念作打、音樂文辭、服裝舞台等都是為了劇情需要而服務,達到萬變不離其宗的理想。
首度邀來浙江地方崑曲代表義烏市婺劇團,則於5月1日以折子戲的專場演出,讓台灣觀眾將可欣賞到從未見過的「金華崑」與婺劇風貌。5月2日台崑與浙崑將共同演出經典折子戲,包括改變二十世紀崑劇命運、「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的《十五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