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特赫比希與劉宜欣合作 NSO展現浪漫派後期傑作
新網記者林建志台北特稿
2013/5/8 下午 05:10:12 / 文化藝術
國家交響樂團(NSO)桂冠指揮根特‧赫比希(Gunther Herbig)將再度率領該團,演出5月10日「蒼穹天河─布魯克納第五」及5月17日「別來無恙,老柴!」兩場音樂會,也將與法國號首席劉宜欣攜手演奏多首經典法國號作品。
 |
國家交響樂團桂冠指揮根特‧赫比希將再度率領該團演出「蒼穹天河─布魯克納第五」與「別來無恙,老柴!」兩場音樂會。(歸鴻亭攝影) |
指揮家福特萬格勒曾說過,「除非你聽到一個樂團演奏布魯克納,否則無法對該樂團得到正確評價。」赫比希則表示,布魯克納作品管樂配器是很厲害的,曲式則非常重視對位的技法;一般作曲家都視對位為一座要征服的高山份外困難,布魯克納則輕而易舉駕馭得心應手,特別在《第五交響曲》第4樂章更採用雙對位手法,有賦格也有雙賦格的曲式。
不過,赫比希認為,曲式對音樂家是很大的挑戰,對聽眾來說,不需要去瞭解這麼複雜的作曲配器等手法,只要進到國家音樂廳,來欣賞一個很壯觀的音樂作品就夠了。
NSO執行長邱瑗則指出,這次為了要把布魯克納龐大的樂想明確的表現出來,將NSO絃樂部份從60幾人編制擴編至80多人,銅管都加倍,這些音樂家的來源都是從NSO去年成立的NSO樂團學苑培養出來的,希望成為音樂學院學生與樂團之間的橋樑。
劉宜欣則說,這次將演出法國號經典作品理察‧史特勞斯的《第一號法國協奏曲》,這首作品展現出法國號最原始的聲音來源,同時也展現出跟木管在音色上的契合度,更可讓演奏者盡情展現技巧,雖然依循德國傳統風格,卻充分表達法國號的特色,考驗著演奏者的技巧、詮釋能力以及穩定度;也演繹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間具「自傳」色彩的的《第四號交響曲》,正是他經歷創作瓶頸、婚姻危機等巨大情緒壓力的時期,情感表達的急迫性使他的創作變得非常戲劇性、個人化,有別於他的前3首與後2首交響曲。
 |
NSO法國號首席劉宜欣吹奏理察‧史特勞斯的《第一號法國協奏曲》。(歸鴻亭攝影) |
赫比希在1984年從東德移居美國,開始在歐洲和北美洲地區活躍,也親來亞洲20多次,並與東京的幾個知名樂團合作,以及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等地樂團合作演出,1984至1994年間先後擔任了底特律交響樂團和多倫多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職務。在2008年赫比希接受國家交響樂團的邀請,擔任樂團2008至2010年樂季的藝術顧問與首席客座指揮。
劉宜欣自幼在母親的栽培下學習鋼琴跟法國號,隨後即與家人移民到紐西蘭,曾擔任奧克蘭青年交響樂團首席長達5年之久,負笈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取得法國號演奏博士,民國94年返回台灣任NSO法國號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