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麗時代" 從旗袍看國民記憶暨國民美學
新網記者劉詩婷台北特稿
2013/5/10 下午 04:41:51 / 經史子集
旗袍起源於滿族服裝,20世紀上半葉有過大幅度改進,成為了民國時期中華民國都市婦女的主要服裝。旗袍除了展現民族美學,也傳達獨特的時尚品味,很多人卻不知道,於旗袍上的花扣,不是旗袍師傅所製作,而是另有專門的師傅,鈕扣更細分直扣、筒扣、盤扣、琵琶扣、花釦、壽字釦、雙色花釦、填棉花釦等等,扮演著為旗袍點睛的角色。
|
文化部長龍應台說這是她生平第一次穿旗袍。(歸鴻亭攝影) |
台灣博物館今天舉辦「旗麗時代:伊人、衣事、新風尚特展」,文化部長龍應台穿著台灣旗袍師傅許榮一手工縫製的旗袍,旗袍上的盤扣還是旗袍花扣師傅蔡蕊特別製作的龍型圖樣;龍應台說,這是她生平第一次穿旗袍。
龍應台表示,旗袍在文化歷史當中蘊藏許多記憶,旗袍會讓人聯想到媽媽並且會勾起許多和媽媽有關的回憶,這次藉由許榮一、蔡蕊,帶她踏入另一個世界,也感受到製作旗袍是一種藝術,也認為旗袍這項傳統文化要再傳承。
|
龍應台與台灣旗袍師傅許榮一(右)、旗袍花扣師傅蔡蕊(左)。(歸鴻亭攝影) |
多位與會的民眾分享自身旗袍的故事,其中有位身上穿的是婆婆為新嫁娘親手製作的繫情旗袍,她非常感謝婆婆的疼愛;另外有一位因憶及已逝的乾娘,差點潸潸淚流,「身上的旗袍不僅是一件最隆重的服飾,更代表一段珍貴的記憶。」龍應台聽了之後感嘆的表示,她也想翻出母親的照片,回憶當年母親身上旗袍的故事,因為旗袍最重要的意義是代表國民的共同記憶,也是國民美學的呈現。
「旗麗時代:伊人、衣事、新風尚特展」策展人、輔大民生學院織品服裝學系副教授何兆華表示,在輔大織品系裡有600件旗袍收藏,許多都是兒女捨不得丟棄媽媽的旗袍及珍貴的記憶,因此捐給輔大,為旗袍找家。
此次展出的旗袍當中,其中有3件是向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夫人嚴倬雲所借,另外也有一件是前外交部長錢復太太田玲玲在華府外交宴會場合時所穿,而廣播主持人黎明柔的爺爺是將軍黎玉璽,她也借出奶奶、媽媽及她結婚時所穿的旗袍。
|
許多穿著旗袍的仕女表達旗袍在文化歷史當中蘊藏的許多記憶。(歸鴻亭攝影) |
許榮一表示,旗袍能彰顯女性曲線之美,讓身體線條變得修長,不過因時代轉變,輕便服裝取代旗袍,但他認為,在正式場合仍可穿旗袍展現優雅,可惜的是,4年前取消旗袍檢定考試,他建議能再恢復,否則擔心旗袍會失傳。
身穿黑色繡有龍形花紋的無袖旗袍的龍應台透露,原先擔心手臂粗,所以希望許榮一師傅,能做有袖的旗袍,但最後被許師傅說服。
「旗麗時代:伊人、衣事、新風尚特展」於5月11日起至11月10日在台灣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