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班多拉琴 63根古老撥弦奏出天籟琴音
新網記者劉詩婷台北特稿
2013/5/14 下午 05:47:46 / 文化藝術
烏克蘭現存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且擁有千年歷史的班多拉(Bandura),琴弦多達63條,它擷取豎琴與魯特琴的特長,而音色似大鍵琴,卻較大鍵琴幽婉動聽。
|
由左至右為烏克蘭班多拉魔弦樂團Olia、Nadia團長、Maria、Nastia、Galyna與Lvanna。(劉詩婷攝影) |
來自烏克蘭的班多拉魔弦樂團幾乎全由女性音樂家組成,她們身穿烏克蘭傳統服裝上場演奏班多拉琴,同時也演唱當地民謠,將時空轉移至一千年以前。第二次來到台灣的班多拉魔弦樂團,此次除了演出曲目涵蓋古典與烏克蘭傳統歌謠、韋伯《回憶》(Memory )、莫利柯奈《奇幻夢境》(Nella Fantasia)、披頭四《蜜雪兒》(Michelle)等名曲,更特地準備了《天黑黑》、《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台灣觀眾熟悉的歌曲。
樂團創始人、團長瓦塔曼育(Nadiya Vatamanyuk)表示,班多拉琴被視為烏克蘭精神的民族樂器,在史達林統治時期,因為害怕烏克蘭的民族意識抬頭,因此脫離蘇聯而獨立,曾經刻意打壓班多拉琴這項樂器的流行,企圖消弭烏克蘭跟文化的成型。時至今日,烏克蘭人在演奏班多拉時,除了致力於傳承,更增添了一份民族情感與自信。
班多拉琴63根弦佔滿整個共鳴箱,演奏者必須戴上特殊的指甲片,左手控制和弦及低音聲部音域,右手撥奏旋律,琴音清脆細緻。樂團一次由5位團員上場,並搭配一把小提琴演出,6把琴同時交響,搭配上他們的甜美歌聲,將是視聽饗宴。
|
由左至右為Galyna、Maria、Lvanna、Nastia、Olia與Nadiya。(劉詩婷攝影) |
8歲就進入專門的音樂學校就讀,瓦塔曼育從國立利維夫音樂院畢業後,即巡迴世界各地演出。她從音樂學院嚴選學生,嚴格訓練,1994年成立樂團,20年間巡迴歐美及亞洲多國,烏克蘭文化部特別將他們列為國家代表團。
瓦塔曼育表示,班多拉琴的音域非常廣,近年透過改良,除了演奏民俗音樂,也能演奏所有的古典曲目,音樂院的學生一開始在琴上的訓練,就是以巴哈、蕭邦等的曲目為主,甚至可以和交響樂團一同演出。
團員Lvannae指出,班多拉琴皆為手工製造,過去設計師都會在班多拉琴上留下屬於個人的圖騰,做為自己的標誌,近年來已經統一規定,班多拉琴上只能是圓形簍空標誌,因為圖騰會影響音色。
被譽為最完美的班多拉琴組合的烏克蘭班多拉魔弦藝術團,將於5月15日在彰化員林演藝廳及5月16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