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無毒燃料發射 探空八號完成推進回收實驗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3/6/6 下午 04:57:56 / 科技新知
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探空八號已於昨日下午3時整在南部九鵬基地發射升空,國研院太空中心表示,火箭上酬載的國人自製「過氧化氫單基推進器」,是首次成功運用在火箭上;未來可望將這項技術應用在2018年發射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上。
|
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探空八號完成推進回收實驗。(歸鴻亭攝影) |
國家太空中心計畫主持人陳彥升表示,昨天下午3點,探空八號火箭以太空中心和成功大學自行研發綠色環保的過氧化氫單基推進系統發射火箭,火箭上也搭載中央大學設計製造的科學儀器回收艙,在飛空270秒後約達最高點279公里,發射後448秒回降到155公里,回收艙與火箭彈開分離,形成2個自由落體的飛行狀態;火箭本體重返大氣後,經翻轉成火箭前端朝下的飛行姿態落入海中,成功達成探空8號「推進器」和「回收艙」2個科學任務。
陳彥升說,探空八號所獲得的實驗數據資料將進一步分析驗證,作為未來持續設計改良的重要參考,對於我國發展衛星推進系統和回收平台的關鍵技術突破,有莫大的助益。只是在回收艙落海後,空軍海上搜救S-70C直昇機旋即由綠島起飛,循回收艙所發出的搜救無線電訊號的方向,前往預估的落海點附近,進行搜尋與回收作業,受限於天候、海象、長距離及搜尋時間限制,經約100分鐘搜尋,尚未尋獲回收艙,考量直昇機油料、天色漸暗與洋流海象等因素,搜尋的工作必須告一段落。
|
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陳良基(左)說明探空八號所獲得的實驗數據資料將進一步分析驗證,作為未來持續設計改良的重要參考。(歸鴻亭攝影) |
成大航空太空科技中心主任趙怡欽表示,以前火箭推進都要自國外進口聯胺(Hydrazine)作為推進劑,但這種化學品受到國際管制,又含有劇毒,因此研究團隊研究改以過氧化氫推進單基燃燒推進,並在這次飛試驗證成功。另一項關鍵技術科學儀器回收艙,由中央大學設計製造,經過回收艙的飛行實驗驗證後,可建立標準回收艙平台與作業機制,未來將成為國內唯一能提供約2至4分鐘長時間的微重力實驗環境的重要平台,提供國內學研界進行如物理、生醫、材料及奈米科技在微重力環境下的實驗研究和儀器驗證。
探八火箭由國家太空中心與中山科學院共和合作發射,上次探七發射在2010年5月;探九預計今年底進行電離層實驗,探十明年中發射,繼續提供臺灣太空的科學研究及衛星關鍵元件的驗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