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究團隊在索羅門群島發現天麻新種蘭科植物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3/6/19 下午 04:02:35 / 花木園藝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與索羅門群島去年簽約進行的「索羅門群島資源植物調查暨植物誌編纂計畫」有重大發現,清華大學博士生許天銓於101年10月在當地發現新種天麻屬植物索羅門天麻(Gastrodia solomonensis sp. nov.),今日發布研究成果。
|
「索羅門群島資源植物調查暨植物誌編纂計畫」發現新種天麻屬植物索羅門天麻。(歸鴻亭攝影)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為應用我國植物科學資源,拓展我國對外援助工作之多元化,去年6月開始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財團法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等單位合作,在我南太平洋友邦索羅門群島進行「索羅門群島資源植物調查暨植物誌編纂計畫」,本計畫偕同霍尼亞拉植物園人員以索國首都霍尼亞拉(Honiara)為中心及該國九省省會為據點,在所屬島嶼進行植物採集、標本製作、活體蒐集、分子研究乾燥材料或藥物化學分析材料等工作。
|
台灣研究團隊在索羅門群島發現天麻新種蘭科植物,今日發布研究成果。(歸鴻亭攝影)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副研究員楊宗愈指出,101年計畫開始迄今年5月,研究團隊的足跡已經踏過索羅門群島瓜達卡納爾省(Guadalcanal)、西省(Western)與馬其來省(Makira)3個省份,由於索羅門群島位處熱帶雨林區,經常出現臨時性傾盆大雨,雨勢滂沱的程度,連拿起相機拍照都成問題,甚至晚上炊飯也極難點燃火苗;電力中斷也是研究團隊無法避免的問題,該地不但無基地台可連線上網,夜晚也常常沒有電力可照明,採集人員得要趁著太陽下山前趕快壓製標本,免得晚上還得戴著頭燈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狀態下繼續工作。
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下,研究團隊目前標本採集已經突破2520號,另活體採集部分,總計已運送到屏東縣高樹鄉「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的植物計有793株,其中數量最多的為蘭科植物,再來為蕨類植物;此外還有棕櫚科、天南星科、蕁麻科等18科物種,而研究團隊採集至索羅門群島溫室之活體則計有195株,包含天南星科、薑科等共25科物種,數量和採集成果相當豐富。
|
清華大學博士班學生許天銓在索羅門群島發現野生的天麻屬植物,為蘭科中相當特殊的類群。(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
楊宗愈說,去年10月研究團隊有了重大發現,清華大學博士班學生許天銓在索羅門群島發現野生的天麻屬植物,經查閱相關文獻,確定為一新種,名為索羅門天麻。索羅門群島以往完全沒有天麻屬植物的發現紀錄,這項成果不但是植物誌暨資源植物調查計畫的重大進展,同時也顯示索羅門地區的植物資源尚未完全開發,更值得繼續進行深入的調查。
研究記載,天麻屬又稱赤箭屬,是一腐生植物,為蘭科之中相當特殊的類群,沒有莖、葉,不行光合作用,養分來源為土壤中的共生真菌。除了研究價值以外,索羅門天麻的發現也有經濟上的價值。以往作為藥用的天麻為溫帶植物,喜好冷涼氣候且相當罕見,不但種源不易取得,亦難以在臺灣平地培育,但是索羅門天麻生長於熱帶雨林之中,喜好溫暖而潮濕的環境,或能適應臺灣之環境而大量培養,學者也將進一步研究其藥性及嘗試進行繁殖方式,以開發其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