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園之園"圓明園 1873年珍貴底片重現大清帝國美夢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3/6/21 下午 09:17:52 / 文化藝術
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正是《後宮甄嬛傳》劇中雍正與後宮的避暑勝地,也是大清帝國的統治中心;雖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毀,此時僅存遺址,一項「圓明園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夢」特展將重現圓明園奇景。
|
台灣收藏家徐宗懋展示由德國攝影師奧爾默所拍攝的「圓明園西洋樓玻璃底片」。(歸鴻亭攝影) |
「圓明園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夢」特展今日舉行開箱記者會,價值至少6億以上的圓明園流失稀世珍寶,7月5日起將在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藝廊登場其中,價值高達1億、至今最早紀錄圓明園的攝影玻璃底片將首次展出,還有與法國楓丹白露宮珍藏成對的「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麒麟」香爐,也首次公開展出。
原為記者出身的台灣收藏家徐宗懋表示,被大陸攝影界稱為「奇寶」、由德國攝影師奧爾默所拍攝的「圓明園西洋樓玻璃底片」,所沖印12張照片,是至今確認最早的圓明園歷史影像,拍攝時間為1873年,距離圓明園被毀前大約10年,圓明園西洋樓的主體建築仍清晰可見。
他說,這批玻璃底片所沖印的原版圓明園照片,已為中國大陸圓明園紀念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上海博物館所珍藏,這一次是首次以原件的面貌在台灣展出。
|
台灣藏家周海聖介紹與法國楓丹白露宮藏品成對的「銅胎掐絲琺瑯麒麟」香爐。(歸鴻亭攝影) |
1927年奧爾默去世,他的遺孀將這批底片交給著名的德國藝術史學者恩斯特‧柏石曼。2010年,躲過戰火的劫難,奧爾末拍攝圓明園的百年之後,這批珍貴的影像史料,輾轉由台灣秦風老照片館從歐洲取得。徐宗懋說,圓明園被毀之前,只有畫作留存,英法聯軍進攻時沒有拍照攝影,不過當年12張的玻璃底片,在運送過程中,攝有「大水法」的底片不慎摔成兩半,因此洗出來的照片還都可看到裂痕。由於原件極為脆弱,此次是用掃描來完成影像陳展。
另外,台灣藏家周海聖指出,與法國楓丹白露宮藏品成對的「銅胎掐絲琺瑯麒麟」香爐,變成拿破崙三世的皇后尤金心愛的珍寶之一;1860年掠奪自圓明園的這件掐絲琺瑯,原是成對,兩件除外觀及尺寸完全一致外,台灣展品左側前後足略為向前,而法國所藏者之右側前後足略為向前。
周海聖表示,清宮中掐絲琺瑯材質多用於宗教用品,而自乾隆年間起更盛行在室內陳設動物造型之掐絲琺瑯器,此件麒麟通體填海藍珐瑯為地,掐銅絲做鱗紋,以寶藍珐瑯點綴,具極高的藝術性與實用功能。
此外,這次展品還有「乾隆御用鍍金鑲珍珠寶石西洋懷錶」,上頭刻著「北京夏宮戰利品,一八六O年,十月」字樣,亦是圓明園流失文物。
|
「圓明園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夢」特展將展出價值至少6億以上的圓明園流失稀世珍寶。(歸鴻亭攝影) |
策畫這次展覽的頑石創意總經理林芳吟表示,圓明園經歷5位皇帝長達150年的營建過程中,成就中國歷史上最雄偉的帝王宮苑。由該公司與國父紀念館共同舉辦的「圓明園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夢」特展,是台灣原創開發兼具教育、娛樂與學術的大型國際巡迴展覽,有前所未有公開展出百餘件台灣珍藏圓明園相關文物,還有頑石創意團隊歷時3年研發,以最新4K超畫質電視、全球最大65吋全透視螢幕、NFC手機導覽、高互動感應體驗尖端展示手法,重現清代皇家園林盛世光景。
林芳吟說,其中12獸首銅像展區以劇場的概念,運用最新的智能透視技術,讓銅像以噴水的姿態,彷彿給民眾全身溼答答的錯覺感,不只視覺特效,展區還搭配播放西洋傳教士為康熙皇帝所寫的奏鳴曲,讓人有置身「聲光水舞秀」的感受。
「圓明園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夢」特展,將自7月5日起至9月29日在國父紀念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