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翀"雷雨2.0" 開創傳統話劇"舞台電影"創新嘗試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3/8/8 下午 08:46:58 / 文化藝術
2013「台北藝術節」今年首度與「上海國際藝術節」互邀作品,中國大陸新生代導演王翀的《雷雨2.0》到台北演出。
|
中國大陸新生代導演王翀的《雷雨2.0》用「舞台電影」的手法演出。(歸鴻亭攝影) |
「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對王翀將中國話劇經典的戲碼《雷雨》加以創新,影像與戲劇交融,試圖實驗出新的表現可能的《雷雨2.0》很感興趣,認為對觀眾來說,像是看戲又像看電影,或者更像是在參觀拍片現場。
王翀表示,中國的話劇表現至今仍是上一世紀50年代的模樣,他嘗試將話劇電影化,舞台上有人在演戲,有1組攝影團隊拉著4台攝影機拍著演戲的演員,旁邊竟還有人在配音剪接。
|
《雷雨2.0》的一幕男女作愛畫面在大陸是禁演的。(歸鴻亭攝影) |
他說,每個時代應有每個時代的藝術,將話劇藝術開創新的表演趣味,取名為「舞台電影」,重新詮釋曹禺名作《雷雨》,用「舞台電影」的手法,則是直接將舞台表演、電影攝製、剪接配樂等種種環節曝露出來,顯示所有東西都假的的意念。
王翀說,《雷雨》是中國劇作家曹禺的劇作,也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保留劇目,歷年不衰,描繪2個家庭、8個角色,彼此間的情感關係糾葛,橫跨兩代人的恩怨情仇,是部家庭倫理大悲劇,談舊式家庭的崩解,但是《哈姆雷特》有一千種演法,而《雷雨》只有一種,《雷雨2.0》則以《雷雨》原著出發,聚焦女性,以兩個沒有名字的女人為主角,從二女一男的情感糾葛開始,講述男人對女人剝奪、女人為難女人的不堪,以凸顯一直以來女性始終被視為男性附庸的悲哀。
|
王翀認為中國的話劇不應該一直是上一世紀50年代的模樣,他嘗試將話劇電影化。(歸鴻亭攝影) |
他認為,在現在攝影機、照相機無所不在,而每個人平均8小時面對螢幕的時代,透過這種「舞台電影」的方式,反映現代人透過媒體交流、看世界的社會現況,所以融合舞台劇和電影拍攝的分鏡手法,來呈現出《雷雨2.0》,讓觀眾可以同時看見幕前、幕後的演出,不用在直視同一個方向、聽同一種聲音,可以用自己的觀感,來詮釋出每一個鏡頭中的故事。
這部作品能來台灣全本演出,王翀說,非常高興,目前中國對藝術作品有嚴格的審批制度,尤其小劇場的創作,劇中有一幕男女翻雲覆雨的橋段就被禁止,這種倒退到「文革時代」的監督手法,往往讓劇場導演無法施展真正的藝術創作思維。
王翀出生於1982年,畢業自北京大學法學系、夏威夷大學戲劇所,自創薪傳實驗劇團,2012年曾在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創辦的利賀亞洲導演戲劇節中獲得評委會獎,執導的作品有《地雷戰2.0》、《中央公園西路》、《椅子2.0》、《哈姆雷特機器》等。
《雷雨2.0》被大陸媒體評選為中國30年來小劇場最佳10大戲劇之一,將於8月9日至11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