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平民容顏 關曉榮為八尺門阿美族紀錄庶民影像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3/8/10 下午 08:57:16 / 經史子集
《人間》雜誌創刊號封面故事的〈八尺門〉系列,是為時年20歲的阿美族青年高昌隆拍的肖像,關曉榮用影像紀錄一個只佔台灣2%人口民族的流離遷徙。
|
關曉榮用影像紀錄一個只佔台灣2%人口民族的流離遷徙,當中一張拍阿美族青年高昌隆的照片是《人間》雜誌創刊號封面。(歸鴻亭攝影) |
攝影家關曉榮在35歲時,用600元月租金,向基隆八尺門阿美族聚落的住民分租一間不到3坪的小房間,足足待了7個月,和他們做朋友,拍攝他們的生活情景,其中一張高昌隆的照片,成為陳映真抵押房子於1985年創辦《人間》雜誌創刊號封面,但是關曉榮後來沒再見過他,因為他已於2005年墜崖死亡。
時隔29年,關曉榮整理舊作《八尺門手札》的文字,與1984年、1996年、2011年他三度探訪八尺門的185張黑白影像,推出攝影文集《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由南方家園出版社出版。
關曉榮表示,八尺門聚落是1960年代一批阿美族人,離開花東原居住地,到基隆漁港謀生而聚居的家園;由於是違建遭逢警察多次拆除又多次重蓋,他拍的這一系列影像,把自己與這些人的生活融在一起,用比較平等的視角或觀點記錄了八尺門的男人在港邊工作、大口喝酒,還有簡陋屋舍裡人們吃飯聊天的生活情景。到1990年代,八尺門聚落被夷平改建國宅,族人四散。經歷橫跨近30年的追蹤,關曉榮找到部分當年遊牧民族般的影中人,但更多的是死亡、失聯的消息。
|
《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新書發表會,參加者席地而坐擠滿現場。(歸鴻亭攝影) |
今日南方家園出版社在紫藤廬紫緣廳為《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舉辦新書發表,張照堂、郭力昕、鍾喬、楊渡、陳信行擔任與談貴賓,參與者擠滿小小的斗室,共同關心那批當年的勞動者的故事,也細細品味一位紀實攝影家記錄社會底層邊緣位置庶民小人物的185張影像。
關曉榮畢業於國立藝專美工科,曾在《天下》雜誌、《時報》雜誌擔任攝影與文字記者,也曾擔任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教授,1991年出版《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激起社會對蘭嶼核廢料問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