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史博館出借甲骨文 盼中央研究院研究新突破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8/27 下午 08:18:16 / 經史子集

 今天歷史博物館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簽屬合約,出借甲骨文;全世界有15萬片甲骨文,其中歷史博物館有4,000片還未被研究,這次希望藉由中研院的研究實力,將之數位化與更多人分享,更透過系統性的學術檢篩,一一揭開甲骨文的神秘面紗。

史博館和中研院今進行合作簽約,出借甲骨文,未來除學術研究外,亦會出版相關專刊以及展覽活動。(范詩敏攝影)
 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表示,為使這批甲骨文能夠被外界認識,歷史博物館、中研院與河南運台古物監護委員會經過3年的努力,終於取得共識,決定將「出借」這批館藏甲骨文,讓中研院進行全面整理與研究。希望這一次的合作,除了期盼能透過當代的視野和技術,來突破甲骨文的研究範疇,更積極推動甲骨文申請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向全世界貢獻保存於台灣的珍貴文化遺產。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李宗焜表示,中研院史語所在1928年至1937年間,於河南安陽殷墟進行15次考古,獲得2萬5,000片甲骨。河南省政府也在1929至1930年,兩度派當時的河南民族博物院長何日章率隊赴殷墟挖掘,挖出3,000多片甲骨,典藏河南省博物館,1949年這批甲骨輾轉隨政府遷台,成為史博館典藏品。

史博館館長張譽騰期盼能夠從全新的當代視野和技術來詮釋甲骨文。(范詩敏攝影)
 1972年教育部函令中央圖書館移撥700多片甲骨文到歷史博物館,總計目前史博館典藏有約4,000片有字甲骨。

 史博館表示,甲骨文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至今仍在廣泛使用的文字字源,所以甲骨文的探究,不只在中國文字的回溯上,乃至一窺殷商時代的歷史研究,都有重大意義。甲骨文在1880年間,陸續在中國大陸各地發現,只是當時被當成中藥材使用,一直到1899年才被學者意識它的學術價值以及文化意涵。未來這項合作案也將建立數位化資料庫,並製作照片、拓片、摹本、出版專書、舉辦專題展覽。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專題:范詩敏 日期:2013/8/27 下午 08:18:16
關鍵字:史博館,甲骨文,中央研究院,數位化,張譽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河南,博物院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范詩敏報導
范詩敏報導列表
"阿斯匹靈國際聯展計劃"探索旅行各種方式
文化藝術 2013/12/27 下午 08:31:29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