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映"讓大家瞭解部落 第2屆部落電影院開跑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3/10/14 下午 10:09:08 / 演藝動態
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主辦的「第2屆部落電影院—IPIC原映」(indigenous pictures impression culture),10月20日到12月7日在台東、蘭嶼、花蓮、宜蘭、屏東、台南的部落,舉辦8場的露天電影院,並將邀導演、主角或文史工作者進行映後座談。
 |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周惠民說明「第2屆部落電影院—IPIC原映」的8部電影皆取材自部落,當然也要回到部落去放映。(歸鴻亭攝影) |
原文會董事長周惠民表示,因為電影院都在都市,看電影對族人來說是很奢侈的事情,這屆部落電影院的8部電影皆取材自部落,當然也要回到部落去放映。
周惠民指出,在文化不斷轉變與更替的洪流之下,8部紀錄片導演以貼近族群自身的觀點出發,呈現台灣當代原住民族多元質樸的面貌,由自己族人紀錄自己的影像,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希望各界能夠到部落和族人一起欣賞電影。
他說,「第2屆部落電影院」將放映《血─馬丁阿桑》、《島嶼的記憶》、《最後12.8公里》、《來自Cilo'ohay的風》、《好久不見,德拉奇》、《衝擊西拉雅效應─存在與傳承》、《叫心裡醒來的笛音》、《太陽之子》等8部紀錄片,藉由這8名導演以原住民族觀點記錄的生活點滴,讓部落原住民凝視自我身影。其中泰雅族導演拍攝的《好久不見,德拉奇》,獲選加拿大原住民影展閉幕片。
 |
「第2屆部落電影院—IPIC原映」舉辦8場的露天電影院,並將邀導演、主角或文史工作者進行映後座談。(歸鴻亭攝影) |
原民台台長馬躍比吼指出,8部紀錄片導演以貼近族群自身的觀點出發,呈現臺灣當代原住民族多元質樸的面貌,藉著影片巡迴放映及映後互動,使得部落裡的族人們能夠藉此形塑族群的自我認同,讓原住民族文化再次激盪出美麗的火花。
原文會執行長拉娃谷幸則指出,回到部落放著跟族人生活相關的電影,是用最親近的方式和最親切的敘事,讓大家瞭解部落裡正在發生的事情。
從事電影工作30餘年的導演虞戡平擔任這屆「原映」的策展人,他說,希望部落電影院可以繼續經營下去,不僅讓部落的人看到熟悉的影像,也讓更多下一代年輕人拉近和自己民族的距離,讓原住民族能開拓更多思考對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