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嬰兒產前保險唐氏症篩檢 降低家庭社會成本支出
新網記者凃韋君台北特稿
2013/11/5 下午 05:28:31 / 孕前產後
唐氏症是最常見的嬰幼兒染色體異常疾病,它不是先天性遺傳疾病,而是染色體異常機率的高低所引發的,年齡越高的產婦,嬰兒得到唐氏症的機會就越大。
|
婦產科醫師林芯伃呼籲產婦不要排斥唐氏症篩檢,一起努力降低唐氏症活產率。(凃韋君攝影) |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指出,依照唐氏症篩檢的唐式嬰兒活產和死產率數據表示,產前篩檢可以有效降低唐寶寶的出生率。唐氏症基金會副執行長洪心平說,唐氏症篩檢猶如替寶寶買一份保險,預防唐寶寶症狀的發生,就可省下約500萬元的家庭支出。
30年前,產前診斷僅建議高齡孕婦接受羊膜穿刺的方式來做診斷,當時的環境與技術,讓唐氏症篩檢不僅執行困難,且唐寶寶活產率居高不下。透過產前篩檢技術的進步,有了產前唐氏症評估軟體,讓高危險群的孕婦做羊膜穿刺或絨毛穿刺之診斷性檢查,終於將唐氏症的活產率降低。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芯伃指出,婦產科醫師有義務讓第一次產檢的母親了解各種產前檢查的項目,在依照其自身考量選擇檢測方式。在適當的孕期時間,聽從婦產科醫師的指引,選擇檢出率高的篩檢方式,才是有效的減少生出唐氏兒風險的有效途徑。
|
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李建南表示,唐氏症篩檢方式將結合孕婦的年齡和第一孕期、第二孕期超音波及母親血液生化指標做為產前唐氏症風險評估。(凃韋君攝影) |
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李建南表示,唐氏症篩檢方式將結合孕婦的年齡和第一孕期、第二孕期超音波及母親血液生化指標做為產前唐氏症風險評估。由於第一孕期胎兒頸部透明帶之測量須經過專業受訓認證,至2006年才在台灣各醫院普遍實施;原本實施的第二孕期二期指標,因為某些孕婦可能在第二孕期後才接受產檢使得偵測率不盡理想,所以2008年引進第二孕期唐氏症四指標,才大大提高唐氏症偵測率至81%。
李建南說,許多產婦認為自己已經有生過一胎的經驗,所以第二胎沒有到醫院進行產檢或是到了第二孕期才進行產檢,忽略了唐氏症的發生條件是隨著年齡增長而機率提高。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蔡明松表示,在水電費、民生物價高漲的時代,唐氏症檢測的費用幾十年下來都沒有調漲,政府也補助設籍臺北市懷孕9至20週之孕婦,孕婦9至13週初期唐氏症篩檢每案補助新臺幣2,200元;孕婦14至20週中期唐氏症篩檢每案補助新臺幣1,000元,當作產前篩檢的補貼費用,民眾應該好好利用台灣便利的健保醫療資源,以此降低社會成本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