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料理在台灣 "滇味到龍岡"體驗眷村美味
新網記者凃韋君台北特稿
2013/11/5 下午 06:38:57 / 美饌饕餮
桃園縣中壢市東南隅的龍岡,兼具異族與異鄉族群文化色彩,表現在龍岡的美食上面。《滇味到龍岡》以桃園在地眷村菜為引,透過一篇篇的飲食風景,向讀者娓娓道來民族遷徙的文化故事。
|
《滇味到龍岡》讓龍岡美食的故事被說出,體現外省地域與海洋文化揉融的飲食特色。(凃韋君攝影) |
《滇味到龍岡》主題圍繞著「戰爭食物」和「眷村菜」,當時國共內戰後期,國民黨退守台灣,一支國軍撤退到滇緬邊境,又逃到泰北,成為孤軍。之後,泰緬孤軍來到台灣,安置在龍岡一代幾個眷村。近代外省新移民的加入,使得大江南北的八大菜系融合再融合,創造出獨特的飲食文化。
|
桃園龍岡的雲南打歌隊,成員有新移民的外籍配偶、眷村文化的滇緬後代和本土原住民。(凃韋君攝影) |
焦桐表示,雲南料理「米干」,是用帶糯性的大米,發酵後用水磨成漿,蒸煮後待涼切條的白色半透明物,口感像極客家粄條或是河粉,在雲南,是用花生湯或是豆漿當湯底當早餐飲用;到了台灣,則變成大骨湯底,還加荷包蛋、豬肉片,口味變得濃厚。作者焦桐表示,當初戰爭的時代,父母為了給孩子營養,在食物上做了些變化,但每一道料理都像在追憶家鄉食物的熱度、挽留那些滾燙的記憶。
《天下》雜誌副總編輯的賀桂芬指出,雲南人是個愛吃、好吃、懂吃的民族。身為泰國華僑的她,對雲南料理也不陌生,在家下廚幾乎都是雲南菜,她說,家中的兩個小孩都會講雲南話,給她們的教育是希望她們不要忘記她們的根。
桃園縣是全台眷村興建與分布密度之首,龍岡為重要的陸軍軍事區域,主要居民為從滇、緬、泰邊境撤回的國軍。相對於其他來自中國大江南北各地的眷村,富有滇緬特色的忠貞新村,其誘人的雲南特色美食,總可以人體會到那段「被遺忘的時光」。焦桐提到,吸引他一再上門品嘗的,就是龍岡每道食物背後的故事。
不過,這本桃園市文化局委製的《滇味到龍岡》,從封面設計至內容編排似乎仍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