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劃台灣憶像 典藏台灣前輩作曲家陳泗治張昊郭芝苑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3/11/5 下午 09:38:56 / 文化藝術
台灣前輩作曲家陳泗治、張昊、郭芝苑,出生於二十世紀上半葉,歷經了人生不同的境遇,不約而同地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灑下了美麗的音樂花朵。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方芷絮認為過去官方對於保存台灣當代作曲家的作品確實努力不夠,希望現在開始改善。(歸鴻亭攝影) |
3位作曲家揮別人世之後,留下了珍貴的音樂手稿、書信、文字、剪報、節目單等文物,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音樂館策劃「台灣音樂憶像:典藏作曲家-陳泗治、張昊、郭芝苑展覽暨音樂活動」,自11月4日至29日止,在台灣音樂館和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廳,將三位作曲家深刻傑出的作品,以展覽、講座、音樂會等多種形式,重現於民眾面前。
傳統藝術中心主任方芷絮表示,這次活動的深層含義,應是台灣音樂館對於作曲家的重視與完整規劃的展現。本次典藏作曲家中的張昊作品手稿已捐贈予台灣音樂館,對台灣音樂館而言,收到作曲家的手稿並非終點,而是一個重要的起點,透過這些珍貴的手稿,將接續進行數位化及典藏、樂譜製作出版、相關推廣音樂會及講座、重要曲目錄音出版、展覽等一系列後續工作,甚至寄望未來能搭建樂譜的管理平台,落實作曲家樂譜的授權機制。
|
作曲家張昊遺孀鮑瑟女士(右)將張昊珍貴手稿捐贈予台灣音樂館進行典藏與推廣,由傳藝中心主任方芷絮代表接受。(台灣音樂館提供) |
方芷絮指出,過去官方對於保存台灣當代作曲家的作品確實努力不夠,這次台灣音樂館策劃「台灣音樂憶像」活動,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希望藉由展示手稿樂譜、書信與音樂會演出,讓更多人了解前輩作曲家的創作理念,並從中汲取更多創作靈感。
三位作曲家中,1911出生、1992辭世的陳泗治身兼鋼琴家、作曲家、教育家及牧師,作品涵蓋宗教聖樂和鋼琴曲,最令人耳熟能詳的作品是《台灣光復之歌》,被選為國小音樂教科書教材;其他代表作如鋼琴曲《台灣素描》,將台灣景象與風俗寫入音樂標題,如淡水、龍舞、阿美族等;鋼琴曲《幻想曲─淡水》則是以淡水為主題所寫的幻想風樂曲。
張昊1913年、歿於2003年,是華人音樂家中最早留歐學習、且創作出豐富作品的少數作曲家之一,同時也是知名漢學家,長年在歐洲執教。他返台時已近67歲,晚年幾乎都在台灣度過,並且創作不輟,重要代表作交響詩《大理石花》曾多次在歐洲各國演出及電台廣播,1986年獲中山文藝創作獎;居住於陽明山時期的《華岡春曉》、《東海漁帆》、銅管五重奏《梅山舞》、《寶島環遊》等,都表現出他對台灣這個最後故鄉的深情,甚至其德籍遺孀和女兒至今都居住在台灣,並將張昊珍貴的手稿捐贈予台灣音樂館保存。
|
音樂家蘇顯達(右)和葉綠娜(左)現場演奏郭芝苑作品《車鼓舞》。(台灣音樂館提供) |
今年4月甫過世的郭芝苑,1921年出生,可說是台灣現代民族音樂的先驅,在台灣接觸西洋古典音樂之初,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他擁有多元而廣泛的創作類型與風格,包括藝術歌曲、歌劇、合唱曲、兒童歌曲、室內樂、協奏曲、鋼琴曲甚至流行歌曲等,作品精緻典雅、結構紮實而富有創意,並充滿鄉土色彩,處處可聽聞到熟悉而感人的音樂。代表作有《紅薔薇》、《台灣吉慶序曲》、《狂想曲「原住民的幻想」─為鋼琴與管弦樂》、《三首台灣民間音樂》等。
專場音樂會11月10日將在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廳演出,將演奏陳泗治、郭芝苑、張昊、蕭泰然及賴德和等台灣重要作曲家的代表作品,演奏者都是當前知名音樂家蘇顯達、劉姝嫥、葉綠娜、鄧詩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