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新作"稻禾" 線上直播讓更多觀眾限時免費欣賞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1/11 下午 05:08:11 / 文化藝術
雲門舞集創團已邁入第40周年,新作《稻禾》將於11月22日世界首演。
 |
雲門舞集40歲,推出新作《稻禾》,首演時全台同步轉播。(歸鴻亭攝影) |
雲門藝術總監林懷民表示,雲門從一開始就希望能到全台表演,今年雲門40週年,希望能把舞台搬到更多的角落,讓更多人欣賞。他說,演出的當天晚上,中華電信將同步進行手機限時與離島網路直播,宜蘭、屏東等7縣市也將透過公視高畫質技術協助全程同步轉播,預估將有數以萬計的民眾可以同時間欣賞雲門的精彩演出。希望藉由全台同步轉播的方式,作為雲門40週年獻給台灣的禮物。
這次《稻禾》全台直播動員了500人次協助克服許多困難,他說,很高興終於踏出了第一步,希望未來有更多藝文表演能透過同樣的方式,讓更多民眾欣賞台灣人自己的演出。
林懷民指出,《稻禾》和早期作品《薪傳》有些呼應,因為稻田是台灣的原鄉,也是都市人的鄉愁,是台灣的根源,也是凝聚人們的原動力。
 |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希望希望未來有更多藝文表演能透過同樣的方式,讓更多民眾欣賞台灣人自己的演出。(歸鴻亭攝影) |
他也分享在池上演出的體驗,在當地的風、水、陽光、稻田,感受到自然之美時,賦予《稻禾》更多新生命。男舞者抖動藤棍,在秋收後的燒田影像中揮棍展枝,彼此拚鬥、擊地,隱喻人類對大地的傷害。而男性在激烈打鬥中所引發的傷痕,最終由女性的柔韌之力與以撫平。因此焦田才得以重新灌水,土地復生,孳孳不息。除此之外,在池上體會到的風、雨、稻穗、農民的熱情讓他想到客家歌曲,也因此納入演出,成了唯美的催化劑。
雲門舞集去年到池上體驗割稻時,發現稻田錯落著驅鳥帶,細竹竿上的長布條隨風起舞,就讓舞者試著耍弄竹竿,臨摹驅鳥帶的姿態。幾經排練後,發現竹竿不經撞擊,容易碎裂,便趁今年初到馬來西亞山區購買藤棍,成為《稻禾》中不可或缺的道具。
《稻禾》繼本月22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時,也將在羅東文化工場、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苗北藝文中心演藝廳、彰化縣文化局員林演藝廳、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雲林縣政府文化處音樂廳、屏東縣藝術館同步轉播,索票資訊請洽各地縣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