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經典" 帶領進入莫內深沉微觀世界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1/13 下午 05:25:12 / 文化藝術
明天即將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印象•經典》莫內展,將展出莫內故居的私人收藏,完整呈現莫內的人生脈絡。展期從本月14日到明年2月16日,是台灣歷年來較完整的莫內畫展。
 |
「印象•經典」莫內展,已歿嫩自身的收藏為主,完整呈現藝術家的風格喜好。(范詩敏攝影) |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表示,莫內晚年在臥室私藏很多畫,生前都沒公開,這次大概有逾10件出現在歷史博物館,另外還有其年輕時所畫的政治諷刺漫畫,這次也展出了7幅。
巴黎馬摩丹美術館副館長馬提歐(Marianne Mathieu)表示,這次的展覽從1870年莫內最早的一些作品,一直延伸到晚年的作品,人生的各階段都有代表作展出,完整呈現莫內一生的創作歷程。
馬提歐指出,如同當時現代主義風潮之下的藝術家,莫內也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比如在《萱草》、《睡蓮和百子蓮》都有部分留白的痕跡,她說,由此可顯現出畫家正在進行繪畫的狀態,亦可呈現出莫內創作中的實驗性成份;此外留白在莫內看來,也是屬於色彩的一部份,此種滿與虛之間的相互映照,有點像中國的山水畫。莫內對日本浮世繪情有獨鍾,晚年時也畫了許多日本橋的非具象作品。
 |
莫內作品深受東方畫畫影響,其作品有許多留白的部分,和中國虛實觀念雷同。(范詩敏攝影) |
馬提歐又說, 莫內終其一生都認為,肉眼所見之物和自然的瞬息變化息息相關,這一點可從其快速的筆觸痕跡中得到印證。莫內是一個相當用功的畫家,也相當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我們可從其對於風景的描繪,來認識畫家的繪畫歷程和人格特質。早年的莫內,畫幅較小、畫框較寬,可呈現出風景的寬廣視野;到了晚期畫幅較大,把焦點聚焦的比較微觀,可能一張圖中只表畫幾朵放大的花朵,睡蓮成為其所關注的主題。以往對於光影的專注,到了後期則出現了透視點,延伸到對整個睡蓮池子的空間刻劃。
最後馬提歐說,實際上莫內非具象風格的日本橋,實受美國抽象主義的影響,尤其是馬克.羅斯科(Marks Rotko),以色面來表現橋的外在形式,相較於羅斯科的純粹抽象,莫內仍保留了物象的有機性。
莫內是世人最熟悉的印象主義,也成就了西方藝術史上影響力最大的畫派。配合這次的莫內特展,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將戶外庭園打造成迷你版的莫內花園,希望給民眾耳目一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