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國再試獨角戲"蛻變" 第3次嘗試1人分飾多角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3/12/18 下午 08:23:25 / 文化藝術
對當代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來說,改編莎士比亞經典名著《李爾王》獨角戲《李爾在此》1人分飾10角受到國內外藝術界與學術界高度肯定後,這次再推出改編捷克小說家卡夫卡的《變形記》的《蛻變》,仍然延續獨自擔綱全場所有角色的演出,考驗他是否能突破上一齣的成就。
|
當代傳奇劇場2013全新創作《蛻變》由藝術總監吳興國自己編、導、演。(歸鴻亭攝影) |
這部由吳興國自己編、導、演,邀請小說作家張大春、舞台設計林克華、影像設計王奕盛、音樂創作王乙聿、燈光設計高一華及服裝設計賴宣吾合作的新作,從在桃園廣藝廳試演、遠赴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演出後,回到國內今日起至22日將在國家戲劇院演出,應該已經有穩健完整呈現將西方作品改編為東方意向的成熟內涵。
事實上,《蛻變》在英國演出後雖然受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國內媒體大幅頌揚成就,但仍有為何當代每齣戲都取材於西方作品再予以改編,而不採用東方本身的文化素材或是重新創作編寫的劇本的質疑;吳興國含蓄的回應是藝術經紀公司的要求,並認為在愛丁堡國王劇場演出的傳統觀眾習慣寫實表演而非這齣大多以意象模式表現的形式。
|
吳興國與厚重遠古的大蟲道具一起演出,體力負荷極大。(歸鴻亭攝影) |
姑不論類似近一世紀以來,本來就有許多音樂或戲劇作品一開始首演評價有好有壞,甚至糟到被批得一文不值,真正是否能奠定藝術地位都需要時間的考驗,以吳興國個人的創作與表演能量來說,國內已經沒有多少民間的劇團有這麼強軔的生命力,但在《李爾在此》甚至《契訶夫傳奇》都由吳興國1人分飾多角的模式,再套到《蛻變》來,一會兒化身卡夫卡,一會穿上大鎧甲變成一隻大蟲,還扮起女性詮釋卡夫卡感情世界,要能突破而有絕對的創意,本來就是吳興國能否自我精進的考驗。
另一方面,這部取材卡夫卡存在主義被認為是虛無主義、不可知論者先驅,描述一個青年在一覺醒來之後變成一隻遠古的大蟲的故事,改以6場戲「夢」、「醒」、「門」、「愛」、「禁」、「飛」在舞台上展開6個奇幻夢境的非寫實劇,舞台上以水墨投影出如夢似幻的東方印象,製作團隊花費經年分鏡製作,美則美矣,但似乎稍嫌冗長,現在劇場愈來愈多使用多媒體來襯托現場氛圍,這種趨勢與傳統出身從一桌二椅起家的吳興國來說,是一種跟著時代的進步,卻也有稍一不慎反而成為被外在表象喧賓奪主,貶低吳興國表演本質的危險。
以音樂創作來說,《蛻變》裡北管、京劇、崑曲與現代音樂多元的旋律藝術陪襯,也與多媒體搭配舞台、燈光與服裝等的造型藝術發揮同樣推進舞台戲劇張力的情緒醞釀效果,來加強只有一人演出獨白的單調感,算是許多稱職綠葉的成就紅花的光芒。
|
吳興國嘗試把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環境結合的創新理念,值得稱讚。(歸鴻亭攝影) |
平心而論,吳興國在傳統戲劇與當代劇場的地位值得讚譽,有賢內助林秀偉的加持更是成就他如日中天藝術地位的支柱,台灣要能拿出夠水準作品登上國際舞台的不過就是雲門舞集、朱宗慶打擊樂團與當代傳奇等屈指可數的團隊,《蛻變》裡的吳興國把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環境結合,嘗試跨界創造劇場藝術的堅持,必定能使他逐漸摸索出一條屬於東方吳興國式的表演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