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邦與228受難者紀念特展 回顧白色恐怖歷史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4/2/26 下午 05:30:16 / 人權社會
為紀念228事件67週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今年以人物為主題,策劃「臺灣先鋒─李友邦與228受難者紀念特展」,希望透過李友邦歷經1947年228事件,及在1952年白色恐怖被槍決的生命軌跡,及其於戰後籌組的「三民主義青年團臺灣區團」為主軸,呈現228事件的多元面向。
|
李友邦之子李力群敘述其父在白色恐怖被槍決的往事,認為迄今尚未盼到真正的正義。(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李友邦之子李力群表示,深具民族意識的父親,1924年赴廣州就讀黃埔軍校,1937年蘆溝橋事變,中日開戰,父親以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為號召,在浙江金華縣成立「臺灣義勇隊」從事抗日活動,1945年日本戰敗,在臺北籌組「三民主義青年團臺灣區團」希望擔任政府與民間溝通的橋樑,參與臺灣地方建設。隔年返臺擔任團部主任,許多地方士紳及知識份子響應李友邦號召,紛紛加入青年團,全省各地共有10個分團,會員多達3萬多人。
228事件發生之後,三青團內臺籍社會菁英被擁護為處理委員會要員,扮演折衝政府與民眾間角色。臺灣行政長官陳儀希望具有社會聲望的李友邦,能夠出面廣播安撫人心,但父親不認同他的作為,予以回絕,遂遭到陳儀等報復,將他解送拘禁在南京長達3個月,幸賴母親嚴秀峯奔走搭救,才能全身而退。
拘禁在南京的父親當時有機會與蔣經國見面,直陳228事件並非省籍問題,而是政府的貪腐、壓迫讓台灣同胞成為受害者。蔣經國旋即派白崇禧來台了解,調查屬實,因此停止了軍隊對台灣同胞的鎮壓。李力群回憶起母親提到父親時的描述,「父親應該死在沙場上,血應該流在與敵人的廝殺之中,但他卻死在台灣,這片他最珍愛的土地。
李力群表示,他的父親是含冤而死的,但受難家屬盼到的只有遲來的撫卹,迄今尚未盼到真正的正義,家屬要求的只有真相,希望政府能拋開包袱,及早將全部真相的來龍去脈公諸於民。
李友邦與228受難者紀念特展即日起6月29日在台北228紀念館展出;25日至2月28日配合228活動免收門票,一連4天下午3點在台北228紀念館藝文廣場舉辦4場紀念音樂會,歡迎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