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報"才停"立報"跟進 世新成舍我報人風骨已死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4/4/15 下午 06:08:18 / 新聞媒體
2014年3月31日,在世新大學創辦人同時也是台灣《立報》創辦人成舍我忌日前一天,台灣《立報》宣告即將重整與休刊四個月。一週前的3月24日,一直是台灣異議文化的重要象徵《破》週報,也在毫無預警下宣布停刊。
一個以新聞立校的大學,於焉沒有一份媒體存在。今日上午不滿這項決定的世新勞權小組、《破報》員工與關心兩報社發展的學生,齊聚世新行政大樓前抗議世新大學董事會的決定草率,要求校方繼續支持兩報,並設立監督機制。
世新學生勞權小組認為,《立報》、《破報》的停刊顯示高等教育已經商品化、市場化,將辦學視為營利行為,對缺乏利潤的附屬機構,不願再投入資源。
世新勞權小組代表陳炯廷表示,兩報停刊攸關學校辦學走向,也關係另類媒體存亡與報社受僱者的勞動權益,董事會以收支問題片面宣告停刊,根本是將公器以私利作為考量,把校產變成私產。
世新大學校友聯合聲明,台灣《立報》創刊於1988年7月,是台灣解除報禁、民間辦報蔚為風潮後,唯一持續發行至今的報紙,更是成舍我於1935年所創辦上海《立報》之精神延續。在上海《立報》的發刊詞中成舍我強調,上海《立報》是一份不被資本主義、私人牟利者所濫用的大眾化報紙,是一份捍衛大眾利益的報紙。半世紀後,在台灣《立報》的發刊宣言中,成舍我依舊承諾:「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是財團法人,世新的台灣《立報》,當然也就是財團法人,英美報紙往往為投資者或大幅廣告登戶所操縱,相信台灣《立報》,永遠不會發生此弊害。」
26年來,世新大學以歷屆校友之學雜費收入、社會各界之捐助等資金,維繫台灣《立報》與《破報》的運作。正是這不受制於市場與商業利益的獨立財源,方使台灣《立報》能夠在高度資本主義化、不知公共性為何物的台灣傳媒生態中,維持一定的獨立性與批判性。
立報》與世新大學是理論與實踐間的辯證與反思,空有理論而無實踐經驗的知識,終究只是異化的形上學;無法實驗的創新理念,只會讓離開校園的學生不斷複製既存新聞專業的弊端。只有透過實踐中所歸納的鮮活經驗,才會出現具有意義的行動,也才有改變社會體制的可能。近年來,對台灣各社會議題發揮重大影響力的獨立媒體工作者,不少出自於台灣《立報》的養成與培訓,這些微弱但堅持的異議之聲,正逐漸改變台灣惡質的傳媒環境,也是世新大學對台灣傳媒的可貴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