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黏多醣症認知不足 辨識口訣提早確診提高治療率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4/5/15 下午 06:27:03 / 醫療保健
黏多醣症是一種遺傳性的先天代謝性罕見疾病,臨床上共可分為7型,在台灣發生率與西方國家相近,約5萬分之1。
國人對於黏多醣症認知不足,以致初診延誤。5月15日是國際黏多醣日,中華民國台灣黏多醣症協會理事長蔡瓊瑋表示,一份國際調查顯示,第一型黏多醣在美國初診年齡平均為1.92歲,但亞洲的初診年齡為4.64歲。美國確診年齡為4.35歲,亞洲確診年齡為5.14歲。顯示亞洲地區都較美國晚。
蔡瓊瑋指出,黏多醣症在臨床上分為7型,目前第1、2、6型黏多醣症治療多以「酵素替代療法」治療,來延緩惡化,國內健保也給付;第4型黏多醣症的酵素替代療法也於今年通過美國FDA,將可造福更多患者。
黏多醣為全身性症狀,一般患者在就診時會先選擇兒科、骨科與耳鼻喉科就診,然後才轉介到遺傳科別,但亞洲地區從初診至確診時間明顯比美國快上1.93年。顯示國人若能早期發現症狀,即可加快確診速度並追蹤治療,獲得到及時的醫療照護。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炫沛說明,黏多醣症的孩子剛出生時並無特別病癥,但因缺乏可分解黏多醣的酵素,等到年紀漸長,黏多醣在體內聚積過多,除了外觀上會有頭顱大於正常人,舌頭大而嘴唇厚實,毛髮濃密粗黑等症狀,也可能發生各種器官的變異。
林炫沛說,目前大部分的民眾對於黏多醣症衛教概念普遍不足,建議父母謹記「BECAREful」口訣:骨骼發育不良(Bone)、眼角膜混濁(Eye)、心瓣膜病變(Cardiac)、疝氣、肝脾腫大(Abdominal)、呼吸雜音或反覆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聽力障礙與反覆中耳炎(ENT),若同時出現上述症狀應盡速就醫,以提早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