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大統油罰鍰 消基會批衛福部踢假球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4/7/17 下午 01:53:04 / 人權社會
去年爆出連串造假、混充低劣油風波的大統長基,從原先的18.5億元罰鍰到最後可能僅需繳付5,000萬元罰金,政府此舉根本就是對黑心食品業者先開鍘、後縱放,如此遏阻黑心企業的動作,不過是「踢假球」。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日前農糧署對山水米廢照又復照,及衛福部以「一罪不兩罰」為由,在高等法院未判決前,先行撤銷彰化縣衛生局對大統長基公司裁罰18.5億不法所得,皆顯示行政機關左手揮大刀、右手隨即自廢武功,導致遏阻黑心企業的動作,不過是踢假球、唬弄消費者。
張智剛說,大統油品爆發橄欖油沒有橄欖、花生油沒有花生等重大食安爭議後,彰化地院估算其不法獲利19億多,彰化縣衛生局在衛福部要求下,對大統長基裁罰18.5億元,當時大快人心。但彰化地院去年12月1審判決大統負責人高振利16年徒刑,另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49條,對大統長基公司判決5千萬元罰金,未料業者訴願竟成功,衛生福利部竟接納業者「一罪不兩罰」訴願,認為業者已被法院判決5,000萬罰金,因此撤除18.5億元裁罰。
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指出,若以法官認定大統8大違法情節,依食管法每款可處600萬至1,500萬元罰金,8款最高可罰到1.2億元,但法官卻以8款犯行共科5千萬元輕放,相較其不法獲利19億多,根本是九牛一毛,對業者難起制裁作用。
張智剛另說明, 山水米泉順撤照又復照,是農糧署打假球的結果,因為農糧署用修法前的抽樣樣本檢驗結果,做為第4次的開罰撤照動作,是不符合程序正義的,但仍堅持做,這就是技術犯規,擺明的是做給消費者看,讓消費者誤以為政府有在做事,消弭怒氣,私底下卻叫業者趕快向行政院委願委員會訴願,因「農糧署官員不可能不知道,其第4次的開罰是有問題的」。農糧署的假動作,令人失望。
消基會批評,黑心食品層出不窮,但相關公部門面對業者似乎都慣用虛晃一招的手法先應付輿論壓力,再對黑心業者的縱放,消費者永遠得不到賠償,最大贏家總是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