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臺北榮總率先引進新型血管覆膜支架減低手術風險


新網記者劉詩婷台北報導
2016/2/1 下午 07:30:15 / 醫療保健

 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為心臟血管外科常見的主動脈疾病,發生率不低,卻常被忽視。

左為臺北榮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施俊哲,右為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陳柏霖。(臺北榮總醫院提供)
 臺北榮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於104年率先引進新T型四分支血管覆膜支架,針對此部位之胸腹主動脈瘤進行治療,分別保留腹部四個重要臟器之血流供應。

 北榮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柏霖表示,主動脈只要局部擴大為正常直徑的一倍半以上就稱之為主動脈瘤。胸或腹部主動瘤因位置可區分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以及「腹部主動脈」等主動脈瘤。臨床上當腹主動脈瘤最大直徑超過5公分或胸主動脈瘤大於6公分,即建議手術治療。

 73歲的劉伯伯,本身有高血壓及慢性腎病變,於103年6月因急性甲型主動脈剝離,在加拿大溫哥華接受緊急手術,術中置換升主動脈並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回到本院心臟外科追蹤。去年底因腎臟功能持續變差,開始接受洗腎,同時追蹤電腦斷層發現手術部位後方仍有殘存甲型主動脈剝離,且降主動脈部分已擴大至5.5公分。

 因此針對劉伯伯的病徵,原本需做第二次開胸手術,將殘存剝離之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做置換,再於降主動脈部分植入覆膜支架,不過考慮患者為洗腎病人,二次開胸風險極高,且可能傷及先前冠狀動脈繞道之靜脈通路,以及剝離粘黏時所導致的術中大出血。

 陳柏霖說,所幸心臟外科團隊採取研發改良的主動脈覆膜開窗支架微創術式。於電腦軟體上3D重組,計算主動脈弓供應腦部循環三分支之相對位置,且在手術檯上進行主動脈覆膜支架上開窗,再經由右側腹股溝、右手、左胸三個小傷口,分別植入主動脈開窗及分支覆膜支架,套接吻合後,進一步保留主動脈弓三個重要分支。術後恢復速度極佳,追蹤電腦斷層,手術效果良好。

 北榮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施俊哲指出,還有一位5年前因腹主動脈瘤而在腹部裝設支架的93歲王伯伯,術後伯伯恢復良好,還可以騎腳踏車外出運動,但最近在門診追蹤時,發現胸腹部主動脈瘤長大到近6公分,推測可能是因植入之覆膜支架可能遮蔽腹部臟器供血,造成併發症。而傳統修補術式需由左側開胸加上正中開腹,總長40至50公分之巨大傷口,且考慮患者年紀高,恐無法承此高風險手術,患者於104年12月接受此新T型四分支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10天即出院。

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為心臟血管外科常見的主動脈疾病。(臺北榮總醫院提供)
 北榮表示,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為心臟血管外科常見之主動脈疾病,發生率雖然不高,卻常被忽視;更須注意的是主動脈疾病好發於老年人,加上老年人、慢性病患手術風險高,因此一旦破裂,後果極為嚴重。然過去傳統手術修補視部位之不同,各有不同之危險性,相同的是都需承擔大傷口、出血、感染、長時間手術及全身麻醉的風險。近10年來,台灣微創主動脈術式進展突飛猛進,已大幅減低類似手術之風險性。
頻道:養生健康 分類:醫療保健
採訪:劉詩婷 日期:2016/2/1 下午 07:30:15
關鍵字:榮總,動脈剝離,陳柏霖,施俊哲,電腦斷層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劉詩婷報導
劉詩婷報導列表
186幅"閉上眼睛2019" 林懷民為魏禎宏變成禿頭
文化藝術 2019/1/15 下午 08:53:27
林懷民執掌雲門最後1年 攜老友提後進
文化藝術 2019/1/15 下午 08:31:47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