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態城市 螢火蟲國際年會台北登場
新網記者林富貴台北報導
2017/4/24 下午 07:34:17 / 生態環保
「2017螢火蟲國際年會」首度在台北登場,4大洲、22個國家共400多位螢火蟲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分享各國最新的螢火蟲研究及保育成果,其中又以台北市區3座公園成功復育螢火蟲最令國際專家驚豔。
|
「2017螢火蟲國際年會」首度在台北登場,自左至右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董事長林敏雄、副總統陳建仁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台北市政府提供) |
螢火蟲國際年會由北市府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台灣昆蟲學會等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主辦,自今日起一連3天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國際會議廳舉行;除了學術研討,國際螢火蟲學者專家也將實地走訪北市榮星、木柵、大安森林公園,體驗在喧囂城市中賞螢樂趣;隨後移師嘉義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踏查豐富的螢火蟲生態。
副總統陳建仁表示,台灣是全世界有最短距離和最小範圍、卻有最多樣化生態的土地,每一種環境就是一套與眾不同的生物相,這是台灣為什麼被稱為生態大國;而因為土地面積小,所以說台灣又大又小。除政府部門的管理外,民間與政府合作保育的案例也在台灣漸成風氣,如「國道讓蝶道」計畫,即由蝶會提供調查紫斑蝶遷徙路徑資料,促成高速公路局封閉國道部分路段,降低紫斑蝶被車輛傷亡的機率。台北的螢火蟲成功復育經驗,也是經由產官學的共同努力所促成。期盼藉由本次年會活動,與各國專家分享、交流經驗,一起追求城市更永續、生態多樣化的宜居條件。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這幾年台北市在生態友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像市區公園積極設置「水撲滿」,回收雨水再利用;「田園城市」計畫希望創造更多生態跳島;這次由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協助在大安、榮星、木柵3座市區公園成功復育螢火蟲,更是了不起的成就,原因在螢火蟲隨著城市發展,已在台北市消失24年了,將近4分之1個世紀,螢光熄燈是許多老台北人的遺憾,卻是在民間企業、NGO團體和學術界攜手合作之下,把這抹「幸福微光」和很多人的兒時記憶找回來,政府只扮演從旁協助的角色,展現台灣民間強大的執行力和生物研究能力。其中又以大安森林公園的復育工作最具挑戰性,因為四周都是車水馬龍的幹道,公園裡每天有一萬多人在活動,加上密集的照明、隨意放養的外來種,復育螢火蟲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郭城孟表示,2014年的螢火蟲國際年會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舉行,當各國專家還在談消極的螢火蟲種類與族群監測,對螢火蟲棲地因土地開發逐漸消失而無能為力時,台北永建國小新校地成功復育螢火蟲,以及業主有「先保育螢火蟲再開發」的進步觀念,讓各國專家眼睛為之一亮,一舉擊敗勁敵,取得這次年會主辦權。
|
「2017螢火蟲國際年會」今日開幕。(台北市政府提供) |
該基金會董事長林敏雄說,台北是全世界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中,唯一能把消失的螢火蟲找回市區的城市,這群「火金姑」正是早年在台北的水田中常見的黃緣螢。復育過程很不簡單,台大名譽教授楊平世率領的研究復育團隊,從基礎調查、改善棲地環境,到人工養殖、野放,克服不少困難,歷時4年、所費不貲,動員上萬人次志工,螢火蟲重回台北令人振奮,代價雖高,但找回很多人的童年記憶、成就城市的幸福感「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