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故事劇場 零距離合作社帶來"彼時此岸"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報導
2017/7/20 下午 07:49:14 / 文化藝術
去年11月零距離合作社在澳門展演空間首演《彼時此岸1.0》的版本,編列故事意圖勾勒出一卷關於澳門的風情畫。今年拾綴舊作,渲染故事重新打造《彼時此岸2.0》,意圖塑造一個關於澳門的想像。
 |
零距離合作社希望分享給台灣觀眾《彼時此岸》。(零距離合作社提供) |
零距離合作社在澳門長年從事「一人一故事劇場」,深入社區傾聽紀錄並演出居民故事,這些珍貴的故事匯聚成《彼時此岸》最核心的雛型。監製林雅琪表示,原先在澳門演出的時候是有4位演員,但這次來台灣演出,沒有申請到任何的經費可以贊助,所以我們就用最精簡的配置,加上LIVE演奏的琴手連同台灣的夥伴們一起來完成這個演出。
藝術顧問人仔叔叔指出,「我一直在想這齣戲和我或是我們有什麼關聯性。這不是什麼偉大的故事,也不是講述威風凜凜的大人物,是很多小人物的故事,可能在我們生活周遭,或是我們。《彼時此岸》可以是很多人的故事,但你也可以將它看作是一個人的故事。」
編導戴碧筠認為,透過這次來台演出,更加確信戲劇中人的共通性是沒有地緣關係的,原先很擔心台灣的觀眾會無法理解這個作品,但這幾天和台灣的夥伴們合作,完全消弭了這樣的疑慮,甚至獲得更大的信心以及啟發。
《彼時此岸》說著怎樣的故事?一位自台灣學成返回澳門的學子,他用通訊軟體窺看著課本上教育著我們的「祖國」上,發生種種不堪的事。他發現這些事與他過往的人生有著某種平行似的關聯,點狀的過往記憶與當下時空交織跳躍:在牛仔褲代工廠飽受污染卻又奮力生活的舅舅、半輩子生活在遊輪上的姑母、成為法國菁英打擊樂團演奏家的前女友、殺死討債集團首腦的孝子……而這些交織跳躍而成的樂章,就化作《彼時此岸》在言說底下不斷向你我蔓延的歌。
源自真實生命素材的《彼時此岸》,故事通過歸鄉僑生的自白,講述他接物待人、遭遇觀察的種種憾事,焦慮自己的歸屬與作為。媒體傳播的澳門聲色犬馬、紙醉金迷,但城內居民並非夜夜笙歌、安枕無憂。故事中的「我」只想與她長相廝守,但總得夾在「他」和「他」的關係裡只能噤聲;在最喜歡的人已遠走高飛後,回家的「我」卻沒有發現屬於自己的職位與席位,陷身茫茫人海中、三餐溫飽之後,澳門的某某卻充滿了困頓與不安……全球都在拼經濟,經濟拼到名列前矛之後,個人與存在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嗎?
《彼時此岸2.0》7月21至23日在牯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演出4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