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國美館數位藝術 "人艱不拆"揭露數位時代生存情境


新網記者林彥才台中報導
2017/11/25 下午 06:18:47 / 文化藝術

 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2017年數位藝術策展徵件案獲選之展覽「人艱不拆」今日開展,參展藝術家為張博傑、邱杰森、莫珊嵐、許家禎、林正偉、馬仁熙、蔡玉庭、王祺。

自左至右為國美館副館長陳昭榮、「人艱不拆」策展人劉星佑、陳漢聲、南藝大助理教授陳蕉與藝術家許家禎、林正偉合影。(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副館長陳昭榮表示,該館每年以「數位藝術策展案」、「數位藝術徵件案」以及「科技融藝跨界創作補助計畫」等3類公開徵件,徵選具有主題性及開創性的策劃展,推動台灣數位藝術的發展。本次展覽由陳漢聲及劉星佑策畫的「人艱不拆」,期待透過藝術家的想像,與數位科技的力量激撞出更多藝術創意,並在作品所詮釋更豐富多元的議題及面向中,帶領臺灣數位藝術持續進化。

 策展人劉星佑指出,本次展名「人艱不拆」為網路用語,出自林宥嘉《說謊》一曲,原句為「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他說,自己喜歡從流行歌曲中擷取展名,表達藝術的崇高與不堪的同時,也希望引起更多大眾共鳴。「人艱不拆」由「生活處境/生存方式」、「日常/非日常」兩組對立的姿態切入,輔以面對網路世界時「獨白/對話」、「虛擬/真實」兩組對照,以作品為認識與辨識過程的起點與終點,探討數位技術中的諸多身體經驗。

策展人劉星佑導覽「人艱不拆」特展。(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張博傑作品〈眾人詩〉用Google搜尋關鍵字編纂成一部「使用者」集體書寫的「詩集」,回應自身存在與數位生活兩者的衝突與荒謬。邱杰森〈阿波羅〉以自己赤裸的身軀在邊界升起全白旗幟介入空間,模糊邊界及身體的意象。莫珊嵐將留學期間印象深刻的夜市影像再製,平面化後轉換為3D雕塑作品〈沈睡的攤車〉,解構日常對於夜市攤車的記憶。許家禎的互動作品〈讓我們在一起好嗎?〉在看似日常的互動中,隱含著窺探的人性欲望。林正偉〈飛毯_花草〉透過大量蒐集臺灣塑膠提袋上的花草圖樣,重新重組探討被遺忘歷史。馬仁熙《無題》系列並非直接指向數位議題,而是從視覺、味覺,再到物質質變,回應自身對於感官與異質化之間的思考。蔡玉庭《日常幽靈》將白膠自物件上脫模,製成完全獨立,卻又僅能在影像中成為自主的物體。王祺的攝影裝置〈貓的花與花的貓〉以百合與貓不可共存的特性切入,思考關於圖像與現實關係之間距離的問題。本展藝術家的作品,展示了生活與生存情境下的經驗與知識,如何在數位與類比之間重覆斷裂又重新銜接。風、聲、光、電、圖像與影像的線索中,讓身體速率在同步的基礎上,得以開啓原初的感受。

 2017數位藝術策展案「人艱不拆」將於國美館數位藝術方舟展出至2018年1月28日,特展期間將舉辦多場相關活動,展覽與活動訊息可參考國立臺灣美術館官網。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採訪:林彥才 日期:2017/11/25 下午 06:18:47
關鍵字:國美館,陳昭榮,數位藝術,劉星佑,人艱不拆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林彥才報導
林彥才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北藝中心2025上半年協辦4劇 精彩好戲輪番上演
文化藝術 2025/4/2 下午 05:33:03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