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轉型討論 第2場願景工作坊藍天聯盟抗議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報導
2017/12/10 下午 06:12:13 / 人權社會
文化部「中正紀念堂轉型之社會討論計畫」第2場願景工作坊,在今日世界人權日展開,共有23人參與審議討論。藍天行動聯盟則率眾到中正紀念堂抗議轉型公聽會,議該轉型計畫由沃草得標,與警方發生衝突。
|
文化部「中正紀念堂轉型之社會討論計畫」第2場願景工作坊現場。(沃草公司提供) |
藍天行動聯盟主席武之璋與其他數十名成員高舉旗幟、標語,到中正紀念堂公聽會外抗議,認為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社會討論計畫採取限制性招標方式,最後由沃草公司得標,政黨色彩濃厚。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剛在12月5日三讀通過,成為今日討論焦點。今日受邀講座有政治工作者林邑軒講述「分享面對歷史的幾種可能」,文史工作者凌宗魁闡述「使用空間/都市的幾種可能」,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林界女兒林黎彩女士到場分享尋找父親死因的過程,現場播放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顧問陶士君先生採訪影片。參與者針對講者的內容交換意見,討論如何撫慰歷史傷痕及具體的轉型方案。最後再由各組輪流分享說明小組的意見,彼此理解各組討論內容。
文化部表示,今天各組分享意見的重點包括:1、參與者彼此同理不同立場的生命經驗,不同角色各有不同複雜樣貌。2、參與者共同體認到對於歷史的了解不夠,這也是目前的教育,讓大家難以觸及真相,應開放有更多的歷史資料,才能更貼近事實真相。3、建議要有更多對話空間,例如,當時蓋中正紀念堂時,是由上而下的決定,現在談轉型正義時,希望由下而上,要有多元角色的討論,希望文化部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之社會討論計畫過程當中,所有內容都能被呈現。四、希望能照顧當地居民生活的需求,而不是只是意識型態之爭。
文化部發文表示,舉辦願景工作坊持續就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的未來可能方向,進行討論與資料蒐集,工作坊的討論結果不必然達成共識,而且會包含不同意見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