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作家詩人余光中辭世 畢生爭議有毀有譽從此蓋棺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報導
2017/12/14 下午 03:29:34 / 經史子集
資深作家及詩人余光中今日辭世,享年90歲,象徵一位橫跨兩岸、政學兩棲文人的殞落。
|
余光中出席2013年5月25日在台北市中山女中舉行第4屆「余光中散文獎」頒獎典禮時講話。(《新網》資料照片/歸鴻亭攝影) |
中山大學今日中午證實該校外國語文系榮譽退休教授、詩人余光中上午10時許病逝。他一生文學作品等身,被歸類在《藍星詩刊》一派,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文學工作成就極高、影響亦甚鉅,但數十年涉入的論戰與爭議也很多,以七零年代「鄉土文學論戰」最為人所知。
1977年8月余光中在聯合報副刊發表文章《狼來了》,認為鄉土文學作家即在提倡「工農兵文藝」,點名批判陳映真、尉天驄、王拓等人,掀起鄉土文學論戰,導致政府介入舉行「第2次文藝大會」,界定為「愛國文學」、「民族文學」,消解政治緊張性,論戰才告結束。
|
余光中2013年8月31日出席台北故事館「走過中山橋-橋的故事」活動,朗誦著他所創作的詩篇〈西螺大橋〉。(《新網》資料照片/吳岱穎攝影) |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於南京,1949年隨父母到香港,1950年遷居台灣,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1954年與覃子豪、鍾鼎文、夏菁、鄧禹平創立《藍星詩刊》,1974年民歌手楊弦將其《鄉愁四韻》譜曲,於胡德夫個人演唱會發表,開啟此後的民歌運動。歷任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多所大學外文系教授,致力教學工作逾一甲子,詩作講究結構,通過節奏和意象的暗示而自然流露出主題,多發抒詩人的悲憫情懷,以及對歷史文化的省思。
他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新詩獎章、中山文藝獎、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吳三連文藝散文獎、新聞局圖書金鼎獎主編獎、國家文藝獎、五四獎文學交流獎、行政院文化獎、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等獎項,並獲頒贈二等景星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