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中正紀念堂轉型願景第4場 討論藝文x空間x政治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7/12/29 下午 06:33:03 / 人權社會

 文化部推動的「中正紀念堂轉型之社會討論計畫」的第4場願景工作坊,今日下午在文化部的南海工作坊辦理。這場的17名參與者皆為專業領域工作者,包括劇場演員、藝術家、自由音樂創作者、紀錄片工作者、獨立策展人、建築學者、國會工作者等,希望參與者能從藝文、空間、政治3個面向交換想法,針對中正紀念堂的轉型議題,找出彼此的共通或歧異點,在聆聽彼此想法及互相理解後,尋求下個階段的共識基礎。

高齡92歲的白色恐佈受難者郭振純分享「走過歷史的幾種軌跡」。(文化部攝影)
 這場講者是高齡92歲、在台南市出生的郭振純分享白色恐佈年代的受難經驗,以及對於那個大時代的認知及解讀。現場也播放事先採訪內容的影片,由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顧問陶士君闡述自身生命故事。在120分鐘的小組討論中,兩組成員皆包含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相互交流關注的面向。

 建築空間背景的參與者表示,中正紀念堂的設計雖然未臻良好,但其為中華復興式的建築,從近現代建築研究的立場來看,仍有歷史意義及保留價值,只要把政治的威權象徵去除掉,它確實是文化資產,但希望未來的空間設計能更具開放性,讓各個族群都可親近。

 藝術工作者認為中正紀念堂與國家兩廳院相連,整個園區是台北市很重要的藝文場域,現已有許多室內室外的展演及裝置藝術,期待未來能發展為更明確的藝文集散地,讓民眾可以全家大小一起來欣賞表演及看展覽,甚至吸引許多的國際觀光客來此朝聖,欣賞台灣獨特的藝術展演創作。

 此外,過去涉及侵害人權的政治檔案應要更公開,藉此打開和民眾溝通的介面,當民眾瞭解過往真相後,就能逐漸理解及接受轉型正義的必要性。

分二組進行中正紀念堂願景廣泛討論,呈現多元觀點與意見激盪。(文化部攝影)
 在分組結論時提出從去除威權的面向切入,認為中正紀念堂要更名,空間的使用要考量各種屬性的使用者需求,提高可親性、公共性和便利性,但也要顧及文資法的規範及後續效應。此外,參與者都強調史料完整保存及活化推廣的重要性,並認為轉型時的各項措施要考慮受害者的觀感。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應在過程中創造未來性和持續性,讓空間的使用者在參與中不斷創造互動,並依功能需求來引導硬體配合改變,組織架構也要調整及提高效率。此外,許多藝術工作者表達台北的藝文空間缺乏中型藝文場館,建議可作為中正紀念堂未來轉型的方向。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人權社會
採訪:歸鴻亭 日期:2017/12/29 下午 06:33:03
關鍵字:中正紀念堂,願景,紀錄片,策展人,兩廳院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